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语文上册13牛郎织女教案苏教版
13 牛郎织女
1.读记本课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要求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鞭挞。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重点 2.理清课文的思路。 难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一课时 课时
1
牛 郎 织 女
??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句导读:开篇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孤儿”点明牛郎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令人同情。]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
?
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①牛郎从小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段导读:交代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以及他的名字的由来。 3
??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②牛郎周到地照看那头老牛,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
4
头舔舔他的手呢。[③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段导读:具体叙写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由此可以看出,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
5
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④老牛开口说话,预示着什么?]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 1
知识点详解 ?
2
2
?裳,这里读轻声shɑng,不要读成shāng或shàng。
①从“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中可以看出哥哥嫂子对牛郎很不好,牛郎的遭遇令人同情。
3
②这一句具体写出了牛郎是怎样照看那头老牛的,从中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4
③老牛善解人意,是牛郎的真诚换来了老牛的真心。
5
④老牛竟然开口讲话,预示着牛郎的生活从此将会发生改变。
1
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⑤老牛的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老牛叫牛郎与一位姑娘相会。
??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
7
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⑥这几句主要描写了什么?]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
8
飞到了人间。[⑦仙女们幸福吗?她们更向往什么?]
段导读:织女来到人间。
??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
9
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句导读:写出了织女的心地善良。这么美丽又善良的姑娘,难怪老牛让牛郎别错过机会。]
段导读:牛郎与织女相识,互作介绍,织女决心留下做牛郎的妻子。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她结为夫妻。 ??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句导读:男耕女织,其乐融融,写出了牛郎与织女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与故事后来的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段导读: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 10
??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⑧句中的“又、满”分别说明了什么?]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
?11
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⑨你从老牛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12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段导读:王母娘娘十分生气,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13
??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⑩“闯进、狠狠
67
6
⑤老牛的话,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相遇的对象,可见老牛对牛郎非常关心。
⑦从“机会难得”可以看出王母娘娘平时对“织女和众仙女”的管束非常严,所以她们向往人间,渴望自
⑥描写了树林静谧、和谐、优美的意境,并交代了织女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
8
由。
9
1011
⑧“又”是指老牛第二次讲话,“满”字表明老牛悲伤的程度很深。
?剥,此处读bāo。
1213
⑨老牛知恩图报,无私奉献,死后还要再为牛郎和织女出一份力,其精神可嘉,感人肺腑。 ⑩“闯进、狠狠一推”刻画了王母娘娘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形象。
2
一推”反映了什么?]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
14
大声喊:“快去找爸爸!”[句导读:通过对织女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她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状。]
段导读:王母娘娘带领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15?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
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
16
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此时的牛郎是什么心情?哪些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zān)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
17
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牛郎快要追上时,王母娘娘是怎样做的?从中能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18
段导读:牛郎披上牛皮飞了起来追赶织女,王母娘娘划出一条天河阻止牛郎。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句导读:指出牵牛星和织女星名字的由来。]
段导读: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
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段导读:喜鹊相助,让牛郎、织女有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 第五部分(第11、12自然段):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搜集民间故事,了解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
14
?扎,此处读zhá。
?搭救:帮助人脱离危险或灾难。
体现了牛郎当时的焦急心情。“心急如焚、越飞越快”表现了牛郎的焦急心情。 王母娘娘划出一条天河,阻止牛郎的脚步,进一步突出了她的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15161718
?农历:阴阳历的一种,是我国的传统历法,通常所说的阴历即指农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也叫旧历。
3
一 谈话导入
1.导语:在晴朗无月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很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关于它们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文题目。
二 了解作者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编辑。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2.回忆他的作品。
3.介绍《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文体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三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牛郎的悲惨遭遇。(起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她结为夫妻。(经过)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部分(第11、12自然段):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结果)
3.再读课文,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四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落笔?(牛郎对老牛的亲密感情;牛郎受到哥嫂的虐待。)
“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和“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表现了老牛对牛郎具有怎样的感情?(同情、友好。)
“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和“赶他上山放牛”表现了哥嫂对牛郎的感情是怎样的?(冷漠、讨厌。)
第一段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2.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牛郎对老牛的照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指出。这里又用了哪些动词?(挑、牵)说说这反映了牛郎怎样的性格。(善良、勤劳)
3.小结:我们从文章的中心、故事情节等内容,从写作方法等形式分析了这一段,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五 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美丽的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将发生的故事。
1.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