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完整版)B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知识梳理

(word完整版)B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知识梳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3:50:12

考点1.工业生产的收入一支出

(1)工业投入要素: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资金等。

(2)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及工业三废,另外,部分工业三废经回收后可作为投入要素重新参与工业生产。 (3)与农业相比,工业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这使得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并且,除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部分的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连续生产。 考点2 工业分类

(1)按劳动对象分: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2)按产品用途分:轻工业和重工业。 (3)按投入分:

工业类型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考点3.世界工业的发展

(1)近代工业的起源:18世纪中期的英国。

(2)现阶段的工业发展概况:

①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已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努力向工业化推进。 ②工业仍表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就世界而言,工业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或地区。 (3)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50年代 微电子技术 主要投入要素 原料 劳动力 资金 科学技术 代表性工业部门 采掘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 纺织工业、普通服装制造业 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微电子工业、宇航工业 适宜发展的地区 经济水平低的地区 经济水平低的地区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 科技发达的地区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 电气化 主要工 业部门 棉纺织、钢铁、采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 煤 制造 成工业 对工业布 英国成为世界工业 德国、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出现西欧、美国向新原料基地、新工业区及沿海发展, 局的影响 最发达的国家 两大工业地带;前苏联欧洲部分工业初具规向智力密集和现代交通便利的地区发展 模 (4)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工业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对原料的利用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

②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

(5)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原因: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

变化:工业生产方式逐渐从标准化产品向定制产品生产转变。

考点4 工业联系

(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

(2)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或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而产生的空间联系。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考点5. 工业的集聚与分散 工业集聚 工业分散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原因 获得规模效益 表现形式 ①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 ②新兴产业集聚 ①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 ②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 (1) 工业集聚好处:

① 相关产业集中,便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② 降低运输成本及能源消耗

③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缺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2)工业分散好处:

①各种零部件工厂能选择最优区位布局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②环境污染小。

缺点: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考点3 工业地域 (1)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在地理上相互接近(传统工业区)。

②规划建成: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新兴技术开发区)。

(3)类型: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发展潜力小,多为原料加工型。②发育

程度高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发育程度高,发展潜力大,多为综合型。

世界主要工业区有: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 考点6.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 著名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传统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发展条件 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④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③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发展特点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结果 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 形成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大批廉价劳力、发达的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事订货。 考点7.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部门 水泥厂、酿造厂 污染类型 空气污染 区位选择 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化工厂、炼油厂 发电厂、钢铁厂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空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 综合以上两条 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考点8、产业转移

(1)原因: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3)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4)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院校;便捷的交通;军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气候宜人;有高等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考点9.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 工业区位因素表述方式 自然条件: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

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 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⑤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 ⑤国家政策(支持、鼓励); ⑥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特殊区位:①工业基础雄厚。

②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

考点10.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考虑的主要的区位因素 工业类型 原料指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甜菜制糖、甘蔗制糖、水产品接近原料产地 加工、水果罐头等 啤酒、汽水、家具、印刷、石接近消费市场 油、加工、棉布等 钢铁、冶金(炼铝)化学等重工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制伞、制鞋等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仪表等工业 考点11.我国主要工业区位分析 工业基地 区位优势 限制条件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煤铁资源丰富;工业基 辽中南工业基地 础好;交通便利;市场 广阔;农业基础好 能源和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地 著名重工业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工业整治环境;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海陆交京津唐工 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 加大科技投入;产品朝着高精水资源短缺;环 通;科技水平较高;丰富的煤合性工业基地,尖方向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境 污 染 严 铁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石油资工业部门齐全,利用优越区位重点发展钢铁、重 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市场广 轻重工业发达 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 地理位置优越 ( 长江入海加强内联外引,加强 全国最大的综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沪宁杭工 业基地 口);科技发达;市场广阔;能源和矿产资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源贫乏 基础好 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著名合性工业基地 发,积极开拓 国际市场 全国主要的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 珠三角工 业基地 能源和矿产资侨乡;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地,全国产业升级,加强区域 源缺乏,工业基劳动力资源 著 名的小家电内产业分工,避免恶 础薄弱 丰富 生产基地 性竞争 A、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调整措施;重视专业

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B、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1.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

个工业基地

2.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

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3.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

东输等工程

C、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1.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2.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D、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1.范围: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2.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考点1.工业生产的收入一支出 (1)工业投入要素: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资金等。 (2)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及工业三废,另外,部分工业三废经回收后可作为投入要素重新参与工业生产。 (3)与农业相比,工业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这使得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并且,除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部分的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连续生产。 考点2 工业分类 (1)按劳动对象分: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2)按产品用途分:轻工业和重工业。 (3)按投入分: 工业类型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考点3.世界工业的发展 (1)近代工业的起源:18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