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卓越教师”培养的实效性
训中改革旧的教学体制,引入了“互动型”教育模式。此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能力课程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参与式、合作式等形式,以课堂实践为蓝本,加入创新能力课程,师生共同分析,相互学习、探讨,相互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
周口师范学院“卓越教师”的培养正是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围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的“打造平台、创新模式、建立机制”目标要求,在“卓越教师”课程建设上通过调整学生所在原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专业化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教师的专业教育和专业能力素养也不能懈怠。通过理论的学习,也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以理论服务实践,从实践来检验理论,二者相互结合,培养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
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周口师范学院的“卓越教师”培养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出发,着力于系统研发培养“卓越教师”的精品课程,打造创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设置课程模块和统筹课程内容两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模块方面重点开发教育心理、教育科学研究方
法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发展需要,设置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践问题、提炼教育经验和教育科学研究等。 在平台建设方面,结合周口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培养模式。通过模拟、观摩、交流和示范等形式完善教师教育训练中心;以渐进性的特点分阶段、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形式来合理规划见习实习工作;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以见习、研习和实习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来与实践基地建立“伙伴”关系;结合周口师范学院已开展的“国培计划”来完善“顶岗实习”制度,锻炼他们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
周口师范学院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真正做到了以教育改革方针为导向,以本地经济教育现状为基础,结合师范生专业特点,不仅能改革原有框架结构的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还能在发挥优秀师范生的影响作用的同时,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此培养计划在为地方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激活了高校的师范教育改革动力,真正做到了“引进了”到“走出去”的转化,将教育改革理念转化成实际的教育成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卓越教师”培养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
田林林(1990~),女,河南省项城市人,工作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教育改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