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开卷 - 图文
一、《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客观地描绘人物、事件,刘义庆把握住历史素材,将当时的社会风貌,做了最真实的呈现。但一般是用大笔勾勒,较少刻意描绘。《中国小说史略》用“记言则玄远泠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来说明《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描绘
《世说新语》内出场的人物有上百个,但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反映出曹操猜忌的本性,为人谲诈和“宁可我负天下,决不令天下人负我”的性格。再如“王蓝田忿食鸡子”的描写,将他急躁的个性活生生的呈现出来。 2.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如谢安、孙绰等泛海的故事,当面对事情时孙绰等人是“色并遽”、“喧动不坐”,而谢安却是“貌闲意说,犹去不止”,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谢安临危不乱的气度。 3.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如温峤娶表妹为妻的故事,人物对话诙谐,内容极富戏剧性。又如刘伶假借病酒,骗妻子为他准备好酒肉的故事,情节也是饶富趣味。 4.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如何将一件历史事件做最真实的呈现,又能让读者读起来不枯燥呢?《世说新语》便能将记言及记事巧妙的结合为一,如“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这句话是晋孝武帝深夜入园看见彗星后,举杯向星空祝酒所说的话,将他故做旷达的心态,表露无遗。 5、《世说新语》语言艺术也极具特色。
其一是语言见个性。《世说新语》的语言或通过同一环境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或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或运用富于个性化的人物口语,从而展示出人物性格的与众不同。
其二是语言见深情。《世说新语》之语言文字乃是由情而生,由情而造,以清淡疏落的语言,展示出对物的深情,以强烈慷慨的语言,展现出对人的深情。
其三是语言见美景。《世说新语》用光洁鲜明、潇洒流动的语言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流动,呈现出动态的美感,富有生机的美感。
其四是语言见幽默。《世说新语》用轻松闲适、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俳谐调侃的幽默,用机敏利落的语言表现出灵敏睿发的幽默,此外还表现为唇枪舌战的幽默。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矛盾性。可概括为四组:典雅与俗白、清简与华美、形象与玄妙、含蓄
与峻拔。这些看似矛盾的条目,在作者的如花妙笔之下,巧妙而精确地融于一体,典雅却不凝滞,俗白却不粗俗,清简却不简单,华美却不繁缛,形象却不滞实,玄妙却不虚空,含蓄却不暖昧,峻拔却不冷硬,实为语言艺术的多维聚合体,最终形成《世说新语》独具一格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唐传奇的艺术特色
唐传奇丰富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下面就创作方法、艺术结构、人物描写和语言表现等几方面谈谈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 创作方法上的两种基本倾向
(1)唐代传奇继承和发扬了史传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也汲取了神话、志怪小说的浪漫主义精神,使唐传奇小说在创作上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唐传奇中有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比较注意“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不加粉饰的描写”。《霍小玉传》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生活环境个性化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真实地塑造了霍小玉这一温婉美丽、受尽封建社会压迫凌辱而不肯屈服的悲剧形象。在生动的性格冲突中,故事被引上了高潮,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这正是唐传奇现实精神的体现。
(2)浪漫主义即“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现实”。唐传奇中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比比皆是。如《离魂记》以张倩娘魂奔王宙的奇特想象,突破现实生活中封建礼教的桎梏,实现爱情的理想, “虽有悖于生活真实,但以其理想之大胆,不失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挑战”。
2、 严谨完整、波澜起伏的艺术结构
唐传奇篇幅一般较短,担结构严谨完整,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富于悬念,颇具长篇小说的规模。唐传奇的作者们借鉴《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和《大人先生传》、《桃花源记》等文人作品的传记写法,同时汲取六朝志怪小说和裨官野史在情节处理、艺术构思上奇异新颖、富于变化的特点,创立了小说领域内的“始就一人一事,纡徐委备,详其始末”的传奇体。《莺莺传》叙述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通过崔莺莺对张生始而峻拒,继而委身,终于哀求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矜持又多情的女子形象。整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波波折折,环环相扣,极富故事性。故明人胡应麟推崇此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 3、 丰富多样、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
大都唐传奇以人物及其故事作为描写对象,注重个性化描写,塑造了大量个性化的人物和独特的艺术形象。李益和张生,都是负心薄行的士人,而他们个性却截然不同;霍小玉和李娃同是忠于爱情的妓女小玉显得痴情、善良、单纯;李娃则深于世故、老练沉着。。。。。。总之,在唐传奇所塑造的同一类人物,中有共性,更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与他们的地位、身份、经历相关,是独特的“他”。 4、 精警华丽、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
唐传奇继承了古代散文和骈体文以及诗歌、民间俚语俗谚中有生命力的词汇,也汲取了前人在语言结构方面严谨而又灵活,精炼而又准确的优良传统,形成唐传奇独特的语言风俗。《游仙窟》充当了由志怪小说过渡到传奇小说的先锋角色,艺术手法上由粗略朴质演化为繁复细腻。文章不拘一格,既有骈文散文,又有诗歌及俚语俗谚,不仅为早于它的六朝志怪小说所无,就是后来续出的许多传奇中亦不见。
三、举例说明《聊斋》“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特点
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而以志怪”。这概括了《聊斋志异》用传奇的手法来写志怪小说的创作特色。所谓传奇是指唐传奇,它有着一种细腻的描写艺术手法,而志怪是指魏晋的志怪小说。唐传奇是叙述婉转,绘藻描摹而情节详细,志怪则是重传实可信而文字简洁。按鲁迅先生这话的原意来解释,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蒲松龄接受了这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它不像志怪小说那样只是“粗陈梗概”,而是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写委曲详尽,同时又推陈出新,意想更加奇特丰富,情节更加奇诡曲折,描绘更加生动细腻,尤其是在人神鬼狐的形象上,作品中有很多主人公是人神鬼狐,作者以丰富的幻想把幽冥幻域的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生活中来,以其独特方式反映现实,寄托理想。花妖狐鬼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非人的特点,虚幻情节和现实情节融为一体,使他们的形象千姿百态,个性突出。2、蒲松龄也是自谦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他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然而,他是学习古人而不敬畏古人的。英国诗人杨格说:“愈少抄袭古典名作家,就愈像他们。过分敬畏他们则会使天才受到束缚,也就使它因此失去为了完成杰作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挥毫余地。”蒲松龄是吸收前人的优点,而又能跳出古名家的樊篱,自由挥动如椽之笔,写出绝世的杰作。 四、儒林外史“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点 1、 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这个精神在《儒林外史》中得到充分体现。书中的人物多有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将它们加以集中概括,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公开作褒贬,真实地、生动地描绘出儒林中可笑、可恶的情态。例如小说第十七回写景兰江、支剑峰、矫揉造作,常在一起讨论的都是一些无聊的事,正好揭示了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说穿了,在名士的心目中,做名士和中进士都是为了名和利,可以殊途同归。 作品虽然以描写被否定人物为主要任务,但在讽刺对象中也包含着许多正面因素,所讽刺的对象有的并非一开始就是无恶不作的坏蛋,而是科举制度造就了他们的性格,有一个由好而坏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更深的层次上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腐蚀,使人附入罪恶的深渊。匡超人就是一个典型。
2、 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
吴敬梓善于“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作品中的喜剧性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某些悲剧性特点。悲喜结合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从作者颇具匠心设计的“范进中举发疯”的典型情节中,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文人醉心举业的心理状态。:“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使我们在大笑之余,认识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认识到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如何使人愚昧无知和精神麻木的。它带给我们的是流着眼泪的笑。 3、真实性和夸张性相结合。
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儒林外史》很多地方截取了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夸张描写,将典型的细节和合理的夸张结合起来,以揭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小说第五回写严监生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这个细节属于夸张,但它异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受财如命,辛辣地讽刺了这个悭吝的地主,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五、辨析《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价值取向
作者在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尤其 是对刘备、曹操的塑造,处处渗透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爱憎倾向--拥刘贬曹。但“拥刘贬曹”并不是简单的拥护刘备、贬斥曹操,那仅仅是它的表层意义,其真正涵义是拥护刘备推行的“仁政”,尊崇刘备的“仁君”形象,贬斥曹操的暴虐奸诈、倒行逆施。这种思想倾向符合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愿望,也是小说之所以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它毕竟难以逃脱封建社会历史观的局限性。
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有人还把这称为“封建正统思想”。事实上,“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早在宋代就已成为有关三国的各种文艺作品的基调,罗贯中只是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罗贯中之所以“尊刘”,并非简单地因为刘备姓刘(刘表、刘璋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家世比刘备显赫得多,却每每遭到贬抑和嘲笑;汉桓帝、汉灵帝这两个姓刘的皇帝,更是作者鞭挞的对象),而是由于刘备集团一开始就提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恢复汉家的一统天下而不屈奋斗,不懈努力,被宋元以来具有民族思想的广大群众所追慕;同时,这个集团的领袖刘备的“仁”、军师诸葛亮的“智”、大将关羽张飞等人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