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课程纲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課程綱要 科目代碼:HIC0057(452
科目名稱(中文:魏晉南北朝政治史專題研究
科目名稱(英文:Special Topics i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WeI, Chin,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
全/半年:全必/選修:選修 總學分數: 2 每週上課時數: 2 授課教師:呂春盛 教師專長背景:
魏晉南北朝史、中國中古史 一、教學目標: 二、教材內容:
參考附件(一:魏晉南北朝政治史研究教材內容與參考書目 一、漢晉之間門閥制度的建立
1.川勝義雄,〈六朝貴族制社會的成立〉,《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 著選譯》四,北京:中華書局,1992
2.唐長孺,〈東漢末期的大姓名士〉,《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 京:中華書局,1983
3.上田早苗,〈貴族官僚制度的形成──清官的由來及其特徵〉,
《日本中青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5
4.陳啟雲,〈中國中古「士族政治」淵源考〉,《漢晉六朝文化?社 會?制度》,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
5.唐長孺,〈九品中正制度試釋〉,《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55 二、三國鼎立的形成與南方發展
1.毛漢光,〈三國政權的社會基礎〉,《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 聯經出版社,1988
2.許倬雲,〈三國吳地的地方勢力〉,《求古編》,台北:聯經出版 社,1982
3.唐長孺,〈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魏晉南北朝史 論叢》
4.田餘慶,〈孫吳建國的道路〉,《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 書局,1993
5.田餘慶,〈暨艷案及相關問題〉,《秦漢魏晉史探微》 三、魏晉的政治局勢與軍事
1.徐高阮,〈山濤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刋》41:4, 1970
2.劉顯叔,〈論魏末政爭中的黨派分際〉,《史學彙刊》9,1978 3.盧建榮,〈魏晉之際的變法派及其敵對者〉,《食貨》10:7,1980 4.唐長孺,〈西晉分封與宗王出鎮〉,《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5.唐長孺,〈魏晉州郡兵設置與廢罷〉,《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四、東晉的門閥政治
1.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1989 2.田餘慶,〈北府兵始末〉,《秦漢魏晉史探微》
3.朴漢濟,〈“僑舊體制”的展開與東晉南朝史〉,《北朝研究》 1995:4
五、寒人興起與門閥制度的鬆動
1.唐長孺,〈南朝寒人的興起〉,《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北京: 三聯出版社,1959
2.唐長孺,〈士族的形成與升降〉,《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3.唐長孺,〈士族蔭族特權和士族隊伍的擴大〉,《魏晉南北朝史論 拾遺》
4.川勝義雄,〈侯景之亂與南朝的貨幣經濟〉,《日本學者研究中國 史論著選譯》四
5.周一良,〈《南齊書.丘靈鞠傳》試釋兼論南朝文武百官位及清 濁〉,《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或《清華學報》4:2 六、五朝政權與地域社會
1.中村圭爾,〈六朝時代江南的地域社會與地域性〉,《地域社會在 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東京,玄文社,1989
2.中村圭爾,〈東晉時期揚州的流民問題及其歷史意義〉,《社會與 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6
3.安田二郎,〈南朝貴族制社會之變革與地域社會〉,《地域社會在 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
4.安田二郎,〈晉宋革命和雍州(襄陽的僑民〉,《日本中青學者 研究中國史》(六朝隋唐
5.北村一仁,〈在南北朝國境地域的同姓集團的動向和其歷史意 義〉,《社會與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 七、梁武帝的政治改革
1.周一良,〈論梁武帝及其時代〉,《魏晉南北朝史論集》 2.顏尚文,《梁武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3.越智重明,〈梁陳政權與梁陳貴族制〉,《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 著選譯》四
4.唐長孺,〈南北朝後期科舉制度的萌芽〉,《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