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21:50:31

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推进二级管理的基础。在构建二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责权划分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合理设定二级管理目标,重构二级管理职权,创新二级管理组织设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 于正权(?-),男,江苏淮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淮安 223003);张长永(1977-),男,江苏淮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是区别于传统以职能部门管理为主的一级管理方式的新模式,其目的是激发二级院系部活力,解决高职院校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其核心是建立起职能部门宏观调控,院系部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二级管理模式的探索阶段,如何在顶层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将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运行是否顺畅、有效性是否充分发挥以及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臵是否合理。

一、构建二级管理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二级管理模式是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办法。然而在构建二级管理模式中,必然面临如下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二级管理就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其对高职教育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

1、责权划分不明晰。责权统一是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基本保障和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主要问题表现在学校、院系部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学校职能部门与院系部在职能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部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未作出明确的界定,由此导致职能部门和院系部之间工作的不协调和相互推诿。责权之不明晰还表现为责

- 1 -

权的不对等。在责权关系中,责任是授权的依据,权力是履职的手段。在推行二级管理过程中,院系部的职能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责任的加大,如果学校层面没有将相应的决策权、人事权对院系部作出部分过渡,院系部被动执行学校和职能部门下达各项任务的角色仍然改变,所谓的办学实体也将是空中楼阁。最后,责权的不统一还表现为事权和财权的不对应。部分高职院校只对院系部下方事务处理的权利而对独立的财务处理权利不予下放。财务自主权的缺乏导致院系部缺少经济基础,从而影响院系部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二级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然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新设立的高职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原有的很多规章制度已不再适用二级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管理。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二级管理推进的深入,新问题、新情况会不断产生,部分高职院校在校、院系部的具体管理中甚至出现无章可循的现象,这不仅制约二级管理有效性的实际发挥,也严重影响着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3、决策、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在传统一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实行的是统包式垂直管理,职能部门是管理主体,学校决策、监督机制的对象所指更多的是职能部门。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院系部既是行为主体也是目标主体。一方面,要放权,下移管理重心,使院系部真正成为一级办学实体;一方面,要简政,转变管理角色,提高对院系部的管理水平。“重心下移,权利下放”是二级管理实现的途径,在缺失科学决策、有效监督和合理考评的环境下,不仅无法实现对院系部的科学高效管理的目标,也势必会导致权利的滥用,滋生新的腐败,出现院系部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4、行政管理能力有欠缺。在二极管理模式下,职能部门管理能

- 2 -

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越位和缺位两个方面。首先,在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上校级职能部门管理容易缺位。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是学习借鉴了很多普通高校成功经验和做法的,然而,学习借鉴不是原样照搬。普通高校各二级学院有着较强的自主办学能力,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就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而言,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学校层面进行思考和统一部署。院系部的自主办学能力的实现还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在影响学院发展的关键指标上的职能部门管理力度仍需加强。

5、院系部机构设臵不完备。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院系部成为办学主体,职能部门则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在这种学校内部管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应当对职能机构设臵进行调整。在适当精简校级二级管理机构的同时,要加大院系部二级管理机构建设力度。因为,在一级管理模式下,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教研室完成的。教研室的工作性质和种类较为单一。权利下放后,很多工作需要院系部独立开展。院系部除了承担一级管理模式下教研室承担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起办学主体的方方面面工作。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和有相应素质的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也会严重影响二级管理的模式的运行。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来讲: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起点低,底子薄,发展仍不成熟。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与高职院校发展的阶段性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之局限性。其次,我国高职院校管理还不是很规范。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也参差不齐。最后,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社会期望、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3 -

从主观上来讲:首先是对二级管理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二级管理制度时只重视二级管理模式的外延发展而忽视其内涵研究。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概念模糊,责任划分不清,制度涵盖面不广,操作性不强;在二级管理实施过程中,为了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得不反复修订制度、增设补充规定。制度的随意性直接导致工作的被动和管理的不确定性,管理职能部门往往沦为应付各种突发状况的救火队。二是二级管理观念转变不及时。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层存在对原有一级管理模式的依赖。在管理中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依然突出,忽视高职院校学术权力学术人员的作用,没有突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另一方面,普通教职工的理念转变也不及时。普通教职工对新管理模式的效用认识不足,对学校管理改革推进不支持或漠不关心。

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的对策

1、转变管理观念。管理体制改革,首先需要思想观念转变、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观的调整,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每一位经历改革的教职员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对于院系部来说,随着办学实体地位的确立,也必须及时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职能部门来说,权力的下放、利益的调整和角色的转换所带太的心理落差和矛盾冲突更加强烈。这就需要学校层面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大讨论、大辩论和集中学习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知晓实行二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思想统一到“一切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上来,牢固树立院系部在学校办学活动中的实体地位和教学中心地位,真正实现管理思路和职能的转变,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型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2、合理设臵二级管理目标。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目标设臵的主要

-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推进二级管理的基础。在构建二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责权划分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合理设定二级管理目标,重构二级管理职权,创新二级管理组织设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 于正权(?-),男,江苏淮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淮安 223003);张长永(1977-),男,江苏淮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是区别于传统以职能部门管理为主的一级管理方式的新模式,其目的是激发二级院系部活力,解决高职院校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其核心是建立起职能部门宏观调控,院系部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