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M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
10.[2014·安徽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乙:①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②但为君故,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③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0.[答案] 甲: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劳其筋骨 ③饿其体肤 ④空乏其身 ⑤行拂乱其所为 ⑥所以动心忍性
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 ②沉吟至今 ③各自东西南北流 ④玉露凋伤枫树林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梦入芙蓉浦
[2014·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ɡāi),深受人们喜爱。 .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甲__(题写/题签)的楹(yínɡ)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乙__(蕴涵/内..涵)与品味。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丙__(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秋稔(rěn)冬祥 意蕴 ..
B.楹(yínɡ)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ɡāi) 撰写 ..
D.镌(jùn)刻 锒锒上口 ...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镌(juān)刻;“锒锒上口”应为“朗朗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2.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仿写及文学和文化常识的了解及应用。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近、平仄协调(仄起平收)。“万户”“千家”与“冬尽”词性、构词方式都不同,排除A、B两项;“缕”属于“仄”声字,用于下联收尾,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排除D项。C项“春回爆竹声声”体现“过年”的特点,内容与文意吻合,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题写
B.题签 C.题写 D.题签
内涵 内涵 蕴涵 蕴涵
吟咏 涵泳 涵泳 吟咏
3.A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其中,“题写”即书写(标题、匾额等),“题签”原指题写书签,现也指题写书名;“内涵”是名词,指语言、作品等包含的内容,或人的内在涵养,而“蕴涵”是动词,意为“包含”,此处应指“对联的内容”,用“内涵”合适;“吟咏”指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涵泳”指深入领会,属于思考过程,此处后面有“朗朗上口”,所以用“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4.D [解析] 写对联也是一种传统文学创作,所以本题考查对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对联字数不受限制,排除A项;对联不仅有喜联,也有挽联,排除C项;对联讲求平仄相谐,
往往仄起平收,音韵协调即可,不要求押韵,故B项并不正确。对联虽不一定要与书法艺术结合,但“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还是讲得通的。
7.[2014·北京卷]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7.①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②A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一手法。
③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涉及名著的具体内容,比过去的死记硬背多了一点推断与趣味。题中诗句是《红楼梦》第76回中黛玉与湘云联诗时黛玉之语,湘云出句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曰“冷月葬花魂”。而且从题干中“多病西施”“人生的写照”等词语也可将答案确定为林黛玉,因为黛玉体弱多病。在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描写。
13.[2014·大纲全国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014·福建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1.[答案] (1)而闻者彰 (2)谈笑有鸿儒 (3)问君何能尔 (4)随风直到夜郎西 (5)望帝春心托杜鹃 (6)寻常巷陌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的能力。2014年新增加的要求背诵的五个篇目中涉考一篇,在默写时,考查主要注意避免出现错别字。这六小题中,“彰”“儒”“尔”“郎”“鹃”“陌”属易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