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肖申克救赎》中安迪
简析《肖申克救赎》中安迪 文学院134班13113136杨念念
摘要:本文主要对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佛尼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解读分析,来诠释人性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追求自由,心存希望。
小说主人公安迪心怀希望,一心追求自由,面对各种挫折,默默承受,开始了救赎自己的道路,他身上的别于常人的可贵的坚韧品质帮助他获得想要的生活。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救赎经历和性格分析来阐述“安迪精神”对同伴的影响,对读者的借鉴,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即:心怀希望,追求自由,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而拥有坚忍不拔的信念等品质则是达到目的必备品。
关键词:自由、希望、信念、救赎、生存
小说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其婚外情的男子,因而入狱,被判无期。故事并未因此而结束,相反,真正的故事才开始上演。
当所有的不利矛头都指向安迪时,只有他自己知道,所谓的上帝所谓的法律都不能救赎他,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冷静沉默的外表下,并不是所谓的屈服与投降,只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解救。当他面对着狱卒的蛮横打压,同性恋的侮辱欺凌,典狱长的无情冷漠时,当他冒着生命危险,拿着鹤嘴锄,一天天,一点点凿着墙壁,挖着逃亡的地道时······是什么支撑着他?
——是希望,是信念,也是他的思想。他至始至终都用坚定而冷漠的眼神告诉自己和他人,总有一天,他会离开,他和别人不一样!
另一个主人公瑞德说过:“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来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有人一点一点被体制化打到,有人一步一步摧蚀着体制化,安迪显然是后者,即使他也习惯适应监狱的生活,并靠自己的本事混得不错,但是,他知道,他和别的囚犯不一样,自己梦想的终点不是停留在监狱里。因此,不管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他确实是打破了高墙,得到了自由,救赎了自己。这一切都与他的性格品质息息相关。
安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什么样的性格?不妨从他的话语中寻找答案吧。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结尾,那封信中这样写道: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大概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希望,安迪过上了彼得·斯蒂芬的新生活吧。希望就是这样奇妙,它可以引领一个人从地狱到天堂,它可以让人的灵魂自由飞翔,冲破阻碍。相信每个犯人,在踏入肖申克的那一刻起,就已绝望,如木偶一般,顺从的过着死灰般的生活,而安迪,走进肖申克,他知道里面的黑暗世界就是地狱,只是,没有想到过竟是
如此。二十几年间,法官们的误判,律师的不分青红皂白,汤米被无情的杀害······典狱长更是直言道:“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在那个人权至上的美国,面对黑暗势力,在人格和尊严面前,他清楚的明白,能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那不灭的希望。
安迪,不懈的追求,一步一步的,暗自给自己创造新生的路途,同时,也给肖申克带来自由的气息。他不安于现状,在铺沥青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的“同事”们争取到了免费啤酒,让他们体会到了久违的自由的感觉,他通过不懈努力,也使得肖申克的图书馆焕然一新,他也帮助犯人学习知识,获得文凭。如果说希望是灵魂的翅膀,那么信念则是翅膀上的羽翼,支撑希望的还属那坚定的信念。厚厚的《圣经》中,藏着的那把鹤嘴钳,承载着的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无罪的坚持,更是信念的寄托,于是,当安迪日复一日的凿通了瑞德认为要六百年才能挖通的地洞时,当他穿过地洞爬过臭水沟时,当他站在暴风雨下时,我似乎看到了自由飘荡的灵魂,我似乎看到了救赎自己的圣人在黑暗中展翅接受自由的洗礼。
现今生活中的我们,有了自由,却乏了希望,少了信念,仔细想想,这样的我们,本质上而言,或许并没有多不同于肖申克的犯人们。安迪是希望和信念的代言人,是肖申克追求自由的第一人,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要拥有仅希望和信念足够了。很多认识他的人,觉得他是疯子,后来,很多不认识他
的人,认为他是传奇,其实,他们很难看出安迪那深邃冷静的眼眸中透着的机智与灵敏,他用自己的坚持,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他的朋友——瑞德。可以想象,瑞德的出狱生活一定是光明的,极有可能他重新遇到安迪,他们一起携手工作,一起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安迪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他人,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强者!
莫扎特的乐声响彻肖申克的上空,带来自由的曙光,每一个人感受着自由的气息,自由、平等、博爱都在跳动着乐符,那一刻,我们是不是都被感动了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