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南、西南土壤污染问题梳理 - 图文
足,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不符合规范等情况。
(8)磷矿开采伴生土壤放射性污染未受重视
西南地区磷矿采选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目前还没有相关监测监管,相关规范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开采技术尚待改进,矿井周边放射性物质的防护设施和措施相当不完善,伴生的放射性物质危害未引起相关部门和周边人群的重视。
五、工矿企业用地对策及重点任务
针对土壤污染的各个短板,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设臵重点任务。 第一,对于数据库不够详细全面问题,应由各省政府组织详查工作,根据详查数据,对中南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分类,明确受污染土地的利用类型,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规划与修复治理工程。
第二,对于技术落后问题,应以能耗低、产量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逐渐替代传统重工业落后的技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庆老工业基地内大型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沉旧设备更新等;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根据生产需求,使用相适宜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过量生产问题。机械制造业应向柔性化、灵敏化和智能化“三化”方向发展,逐渐实现“精益生产”。
第三,对于企业环保设施问题,政府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老工业基地及中南、西南地区的部分冶炼、采矿厂建厂早,环保设施差,政府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其污废物处理处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于环保设施相对完善的企业,督促企业定期进行日常监测,监测设备要定期维护,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性,充分发挥监测设施在污染物排放中的控制作用。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政府应责令强制进行整改、关停等措施,保障污染物处理设施完善并正常运行后
方可进行生产。
第四,针对行业发展方式问题,老工业基地及各地工厂需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钢铁冶炼企业需要加强选矿技术改造,同时企业要选购把好燃料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气的产生,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另外,在减排方面,应提高二次能源的利用率,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减少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提高环保效益的目标。在能源消耗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通过不断推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政策,降低煤炭的消耗占比,逐渐提升天然气以及其他类型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
第五,对于历史遗留的污染地块,政府应负起责任。各省需要先对历史遗留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对污染物种类进行确定,然后根据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等因素制定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修复计划;可以鼓励环保企业积极参与无责任主体的历史遗留地块的调查与治理修复工程。
第六,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严防企业新增污染,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和防控。西南地区采矿、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广泛,新增企业较多,应在这些企业聚集区或者大型工矿企业周边设臵监测点位,政府要定期进行监测,企业自身要定期进行例行监测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对于已经发现的土壤污染物复杂的地区,地方政府可以联合科研单位考察立项,提出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理修复技术,并在周边设臵防护设施,阻止进一步污染。
第七,对于监测监管不到位问题,首先全面核实污染源排放执行标准,工矿企业用地污染严重的东北工业基地,西南、中南等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应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环评批发要求,对辖区内污染源应执行的排
放标准进行核实梳理,明确每个企业每个排污口的监测因子及相应的排放标准限值;其次认真做好污染源全指标监测和对比监测,根据国家和各地污染源监测监督方案要求,开展辖区内污染物全指标监测,针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对比监测,明确所有安装并通过国验收的国控源自动监测设备名单;再次,严把污染源监督性质量关,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监测的规范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在监测过程中加强数据审核,全面监测记录,杜绝随意篡改数据,保证监测监督原始记录中各项信息和数据与公布内容一致。
第八,针对西南地区磷矿开采和伴生的放射性物质土壤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制定专门针对伴生性放射物质的监管制度和政策,加强磷矿开采的规范性;尽快出台或者完善伴生放射性矿产开发的法律法规;坚决取缔和关闭开采技术不达标的磷矿企业;在开采技术方面,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措施和技术,使磷矿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放射性污染评价,采取相应措施,将危害降至最小;在矿区周边要设立放射性防护设施,对带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隔离并进行专业化处理;定期检测矿区周边放射性水平,制定相关的应急计划。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