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光伏发电生态农业大棚示范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的太阳能发电,在屋顶、生态走廊、温室大棚、等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园区提供照明、动力以及生产用电;通过电网向附近地区输送电力。 3.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4. 建议: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养殖的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第二章 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
第一节 建设场地
该光伏电站生态农业示范园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比较湖北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按总体规划选择在公安某地规划区域。
发展生态农业,向种植养殖无公害绿色、果蔬、水产、畜禽等方向发展,采用了良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形成生态农业生产的模式,制定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园的规划,滚动实施。本项目为首期建设,其建设场地的确定只是按规划布置安排生态农业综合种养植模式。
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示范园的作用,突出科技特色,建成融生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朴素、清新、自然的光伏电站生态农业示范园。
第 4 页 共22页
第二节 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
1、电站建设规划规模
某地光伏电站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所需有效发电面积为1000亩,电站装机容量30MWp,25年累计发电量107850万千瓦时。太阳能电站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作为农业产业园区和新能源结合的技术应用示范功能。 2、建设内容
示范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蔬菜水果、名特优新畜禽养殖和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项目总面积1000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 3、土建工程 1).建筑
主要建筑设计是以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园为需要。除了展示保持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外,还要起到推广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及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筑设计尽量保持与该地农家风格相似的形式。旅游观光设施就地取材,可用木材、土砖、青瓦、稻草,和钢筋、水泥、机砖、结合安排,显示出农村田园古朴、清新风格,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第 5 页 共22页
蔬菜生产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混网结构式,明顶或单体式明顶、大棚内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设喷、滴灌系统、大棚明顶采用倾斜形,最大面积接受光照。
在蔬菜大棚、养殖舍、工房、库房等建筑上方铺设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解决园区内所需能源,同时输送电力给当地工业、生活用电。
太阳能发电站及其附属建筑,所配套的配电房均为一层平房,用于电站重要仪器的安放和技术服务。 2).道路设计
主要道路南北穿过,各组团均有水泥铺就的次干道。
本项目将在各示范基地修建主要进入道路和次道路及停车点。 3).给排水
①给水工程: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均为井水。灌溉用水来自塘、库和水渠、沟。水质没有污染,可供生产用水。 ②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设计:各示范基地就近与已有的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水塘,汇聚排涝站,再排出。生活污水经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4).电力、电信
第 6 页 共22页
示范基地就近使用太阳能电站电力,近期采用架空输送,远期采用地式输送。
示范基地电话可直接由郊区电信引入,采用微机管理各基地,建立信息网络与国内外的沟通。 5).绿化
各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式,自然平衡生态链、显示生态农业美景。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主次道行道种植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第三章 太阳能光伏电站
第一节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等。
2.工程项目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和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不得采用国家公布的限制(或停止)生产的产业序列、规模,或行已公布限制(或停止)的旧工艺翻版扩产增容及选用淘汰产品。 3.国家已公布的消耗指标和节能措施
第二节 节能措施
1.优化选型,选用高效率水泵,采用节能型喷灌滴灌设备
第 7 页 共2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