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稿

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05:57

附录3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到底有多重?其形成诱因是什么?成分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07年9月对我校实验班初一至初三六个班级的252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抽样问卷调查。 一、

调查的内容及目的

MHT是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把这8个内容量表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焦虑的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问题较大。这8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调查,得到一个对当前中学生的焦虑现状、诱因、成分等的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我们更加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学依据。 1、调查的工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有较高信度、效度的心理测验工具。

MHT量表的构成及记分标准:MHT量表由100个问句组成,分为A学习焦虑(1~15题)、B对人焦虑(16~25题)、C孤独倾向(26~35题)、D自责倾向(36~45题)、E过敏倾向(46~55题)、F身体症候(56~70题)、G恐惧倾向(71~80题)、H冲动倾向(80题后的奇数题)等8个焦虑分量表和一个信度量表(80题后的偶数题)。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或“否”的判断,回答“是”的记1分,回答“否”的记0分。

根据该量表的使用说明,初步确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症状轻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为(各分量表):

低分(3 以下) 心理健康状况正常

3~8 表示存在轻、中等程度的心理症状

高分(8以上) 表示存在较重的心理症状 必须接受为他制订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二、 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抽取了实验班初一至初三六个班级的252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52份,收回问卷252份。MHT信度量表测查结果测谎分数高于7分的无效试卷,有效试卷共计246份,女同学109人,男同学137人.

经统计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初步的结论: 表1 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各因子量表的比较

程度\\量表因子 学习焦虑 < 3 3~8 > 8 28% 37% 35% 对人焦虑 41% 56% 3% 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倾向 倾向 倾向 症状 倾向 倾向 67% 28% 5% 21% 65% 14% 29% 63% 8% 45% 53% 2% 57% 42% 1% 54% 39% 7% 表1列出了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出率,从表1可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多数存在轻度问题,只有较少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极少数学生存在较重的心理症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习高焦虑在我校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由此极容易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困扰所产生的孤僻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情绪状况是仅次于学习高焦虑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从MHT量表施测结果看(表1、表2),“A学习焦虑”分量表所占比率35%;“D自责倾向”分量表所占比率14%。远较其他分量表平均分为高。从100个题目的答题情况看,也是如此。A量表15个题目中,正向选择率超过50%的共有7项,D分量表10个题目中正向选择率超过50%的共有4项。这一比例远较其他分量表正选率为高。其中85.71%的学生“盼望考试能顺利过关”,71.43%的学生“经常担心自己的功课不好”,64.47%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要考试时,感到紧张”,26.47%的学生“做过取得坏成绩的梦”。有77.66%学生“获得坏成绩时,总认为是由于自己不用功造成的”,有63.74%的学生经常有“要是不做那样的事情就好了”的想法,有49.82%的同学“当任何事情失败时,

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方面有较严重问题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8%和7%。而且这两项指数与其他分量表指数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略有不同,都是初三最高,初一次之(参见表3)。这部分同学虽然人数不多,但如果我们的心理工作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出现意外情况和过激行为。另外,还有5%的学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孤独倾向”,3%的学生有

“对人焦虑”,也应该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表2我校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量表因子分( >8 )的比较 (t=男生%-女生%) 因子名称 A学习焦虑 B对人焦虑 C孤独倾向 D自责倾向 E过敏倾向 F身体症状 G恐怖倾向 H冲动倾向

男(%) 22.36 1.22 3.25 3.25 1.22 0.81 0.404 5.69

女(%) 12.60 2.03 1.63 10.98 6.91 1.22 0.81 1.22

T(%) 9.76 -0.81 1.62 -7.73 -5.69 -0.41 --0.406 4.47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MHT 各分量表指数中,男女生检出率人数基本平衡,但女生在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比例均高于男生 。初中阶段,男女生同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通常来讲,女生的发育较男生更快,变化更大;再加上社会的、文化的因素,这一时期,女生的心理会受到比男生更大的冲击。

表3我校各年级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量表的比较

因子名称 A学习焦虑 B对人焦虑 C孤独倾向 D自责倾向 E过敏倾向 F身体症状 G恐怖倾向 H冲动倾向

初一(%)

34 33 51 30 47 34 41 39

初二(%)

20 28 30 29 18 13 39 23

初三(%)

45 39 19 41 35 53 20 38

表3表明,三个年级当中,初一学生的心理压力最大,“入学适应”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小学到初中,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比较重大的转折,学校、班级、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增加,老师授课方式的改变,生理的发育,都会在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冲击;老师、家长、社

会也会用新的眼光、新的观点来看待和要求升入初中的学生,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也会对学生带来不小的心理冲击。初二 学生已基本度过“入学适应”阶段,心理状况相对稳定。但进入初三以后却又有一个明显的反弹。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初三学生的升学压力。而在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因子水平上初二、初三学生则高于初一学生。 三、调查结论及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调查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学生面临着程度不同、表现各异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诱因和主要成分是“学习焦虑”与“自责倾向”;从年级分布情况看,初一和初三的焦虑水平高于其他年级;从性别角度看,女生焦虑水平略高于男生。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最早接触的外界环境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首先,家长个人的文化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农村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的家长只是初中文化程度。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原因,一般母亲接触孩子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父亲,在孩子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母亲能在较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但由于农村家庭母亲文化水平较低,对这方面没有全面的意识,因此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空缺。

其次,家长的教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和关注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要学习好,能挣钱,那么一切都很美好。但事实上,他们几乎就没有想到过孩子在想什么,心理是否健康。在调查中有58%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他们心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父母的沟通”。所以,良好的教养方式能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农村家庭结构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农村多数的孩子在家中并非独生子女,有的家庭有三至四个孩子,而家庭对于每个孩子的关心和教导也会随子女的过多而减少,所以父母对于他们除了必要的生活上的关心以外,很少顾及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同时,由于子女过多也会带来经济上的沉重负担,父母忙于养家糊口,也就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不仅如此,很多学生也由于家庭贫困而随时面临辍学的危机。因此,也会导致学习压力大、焦虑、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的心理症状。 2 学校环境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其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因此,学校的环境和氛围也无时不在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首先,虽然教育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但事实上,作为学校,尤其是农村的中学,关注的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这在无形中就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目前有些农村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时,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升学率。这样学生成绩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继续任教,这样原本该属于教师的压力却无形中转嫁到学生的头上。

其次,为了缓减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在农村中学里几乎是徒有虚名。有些课程就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却从未上过。尤其是心理健康辅导课,这样的课程在农村基本没有开设过。这让学生整天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来自父母,来自学校,却无从发泄和排遣。 最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教师是大专毕业或是民办教师经过再培训。很少有大学本科毕业生。而这些农村教师在心理素质和其它方面水平都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学要。这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农村教师收入偏低,而且工资时常被拖欠,许多教师还在家承担着繁重的农活。这样农村教师在心理上也会失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工作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不能很好的开导和帮助学生,反而予以漠视甚至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激发了学生敌对、情绪不平衡等心理症状。 .3 个人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就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中学生是发展的高峰期。突出生理特点是身体的迅速成长和性的成熟。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中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了儿童时期没有的特征。

首先,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而逐渐产生了“成人感和独立感”。他们强烈要求别人特别是成人以平等的方式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思想。但事实上,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和管教十分严厉。因此,长期以来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中就会出现“偏执”“敌对”等心理症状。

其次,中学生在一时期的性成熟,使他们逐渐有了一些性意识,并开始对性知识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对异性有了特别的兴趣。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生理、心理变化,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引导,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变化,便产生了羞涩、抑郁、焦虑和恐慌的消极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最后,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也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比如,性格内向、抑郁、胆小的中学生就比外向、开朗的中学生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附录3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到底有多重?其形成诱因是什么?成分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07年9月对我校实验班初一至初三六个班级的252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抽样问卷调查。 一、 调查的内容及目的 MHT是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把这8个内容量表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焦虑的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问题较大。这8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调查,得到一个对当前中学生的焦虑现状、诱因、成分等的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我们更加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健康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