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浙江文档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一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浙江文档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03:07

高考语文完整打印版

练前提示 “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阅读训练一 朱光潜美学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从前在《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里曾经主张道:“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它“包含大部分纯文学,它自然也有听众,但是作者的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这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于今回想,这话颇有语病。当时我还是克罗齐的忠实信徒。据他说,艺术即表现,表现即直觉,直觉即情感与意象相交而产生具体形式的那一种单纯的心灵综合作用。就艺术家之为艺术家而言,他在心中直觉到一种具体意象恰能表现所要表现的情感,他就已完全尽了他的职责。如果他不止于此,还要再进一步为自己或读者谋便利,把自己所独到的境界形诸人人可共睹的文字,他就已放弃艺术家的身份而变为实用人了。

这种看法显然和我们的常识违反。它向常识挑衅,常识也就要向它挑衅。这两个敌阵在我心中支持过很长期的争斗。于是我在事实中求解答。近代作者几乎以写作为职业,先存一个念头要产生作品,而后才去找灵感,造成艺术的心境,所谓“由文生情”,正不少于“因情生文”。创造一件作品,藏在心中专供自己欣赏,和创造一件作品,传达出来求他人欣赏,这两种心境大不相同。姑举一例,小说、戏剧常布疑阵,突出惊人之笔,作者自己对于全局一目了然,本无须有此,他所以出此,大半为着要在读者心中产生所希望的效果。由此类推,文艺上许多技巧,都是为打动读者而设。

从这个观点看,用文字传达出来的文艺作品没有完全是“自言自语”的。它们在表面上尽管有时像是向虚空说话,实际上都在对着读者说话,希望读者和作者自己同样受某一种情趣感动,或是悦服某一点真理。

托尔斯泰说,“艺术是一种‘人性活动’,它的要义只是:一个人有意地用具体的符号,

高考语文完整打印版

把自己所曾经历的情感传给旁人,旁人受这些情感的传染,也起同感”。克罗齐派美学家偏重直觉,把艺术家看成“自言自语者”,就只看到艺术对于个人的意义与价值;托尔斯泰着重情感的传染,把艺术家看成人类心灵的胶漆,才算看到艺术对于人群的意义与价值。两说本可并行不悖,合并起来,才没有偏蔽。总之,艺术家在直觉形象时,独乐其乐;在以符号传达所直觉之形象时,与人同乐。由第一步活动到第二步活动,由独赏直觉到外现直觉以与人共赏,其中间不容发,有电流水泻不能自止之势。如将两步活动截然划开,说前者属于“艺术人”,后者属于“实用人”,前后了不相涉,似不但浅视艺术,而且把人看得太像机械了。

(选自朱光潜《作者与读者》,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劳伦斯认为作者在心中直觉到一种具体意象恰能表现其所要表现的情感,就已尽了职责。 B.近代作者几乎以写作为职业,创作小说、戏剧时,常布疑阵,突出惊人之笔,是为了要在读者心中产生所希望的效果。

C.文学作品有时像是向虚空说话,但实际上是作者希望读者和自己同样受某一种情趣感动,或是悦服某一点真理。

D.克罗齐派美学家强调“艺术人”的价值,托尔斯泰看重“实用人”的价值,两者了不相涉,浅视了艺术,把人看得太像机械了。 答案 C

解析 A项不是劳伦斯的观点,而是克罗齐的观点。B项原文中“大半”被忽略。D项“艺术人”“实用人”的观点是克罗齐派美学家的观点。“两者”所指代的内容偷换了文中“前后”所指代的内容。

2.下列各项中,最能传达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艺术即表现,表现即直觉,直觉即情感与意象相交而产生具体形式的那一种单纯的心灵综合作用。

B.艺术的要义只是:一个人有意地用具体的符号,把自己所曾经历的情感传给旁人,旁人受这些情感的传染,也起同感。

C.艺术家在直觉形象时,独乐其乐;在以符号传达所直觉之形象时,与人同乐。 D.艺术家由独赏直觉到外观直觉以与人共赏,其中间不容发,有电流水泻不能自止之势。 答案 D

解析 由本文先驳论再立论的行文结构来看,正确答案为D项。 3.概括朱光潜先生对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认识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开始,作者主张文学的创作首要是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即“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后来,“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的看法与常识的矛盾,在作者的心里发生了争斗。最后作者从事实出发,得出“由独赏直觉到外现直觉以与人共赏,其中间不容

高考语文完整打印版

发”,不可“截然划开”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对话直接记载主宾应对语,记载者据闻录实,自己不另加论断,在文法上这通常叫作直接叙述格。它的应用最广泛的是在戏剧,戏剧以对话表示情节的演进。其次是历史与小说记言的部分也用对话,因为对话本身值得流传或是有助于事态演变与人物性格的了解。不过对话在这些著述里只是附庸,无论是戏剧、小说,或是历史,要表现的主要是人物和他们的行动。本文所谈的对话专指不是戏剧、小说或历史,而是自成一种特殊体裁叫作“对话”的那一类,像柏拉图的许多著作。

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算“自圆其说”;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但是同一事理往往有许多方面,观点不同,所得的印象或结论也就不同;而且各人的资禀修养很可以影响他的见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理的看法没有完全是客观的。论事说理贵周密,周密才能平正通达。这种片面的主观的见解当然是不周密的,有时它可能是歪曲的、错误的。而对话对于同一事理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把它的正反侧各面都看出来,然后把各面不同的印象平铺在一起,合拢起来就可以现出一幅立体的活动影片。

事理有时须综合各面才见全体真相,有时某一面特真,而真也要待证明其他各面错误后才明显。对话虽是各面平铺并陈,却仍有宾有主,着重点当然仍在主,正如一出戏里许多人物中必有一个主角。宾可以托主,也可以变主,改变他的思路或纠正他的片面观的偏蔽,所以宾的用处仍然很大。中国以往的文论家谈到对话体的只有章学诚,而他却是反对用对话体。其实他并没有明白“宾”的用场,“宾”不是临时竖起的草人来供打倒,而是“主”的劲敌。在打“宾”时,“主”须鼓起他在平时不常鼓起的勇气与力量,“宾”可以说是主的感发兴起者。譬如两拳师角力,败者本领愈大,胜者也愈有光彩,“狮子搏兔”并不是对话的胜境。对话平衡众说而折中于一是,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同样有力的看法的角力,由比较见胜负,在比较中彼此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胜负不是偶然侥幸的,而是叫人不得不心悦诚服的。

思想是一长串流动生发的活动,它有曲折起伏,有生发的过程。一般单刀直入的文章不能显示这种思想的过程,而只是叙述思想的成就,它所叫人看见的只是思想结果而不是思想动作本身。其实思想的生发的线索和惨淡经营的甘苦,比已成就的思想还更富于启发性。对话就是在反复问答中,逐渐鞭辟入里,辩论在生发也就是思想在生发,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一目了然。所以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显现的过程。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戏剧,把宾主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接着一幕,从始以至于终。因此,就文格说,它也有一种特长,就是戏剧性的生动。

(选自朱光潜《谈对话体》,有删改)

高考语文完整打印版

4.下列有关“对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谈论的对话并不是小说戏剧中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对话,而是能论事说理的一种特殊体裁。

B.对话直接叙述事理的各个方面,有宾有主,宾主并重,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看法的角力。

C.对话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而得出的结论,有些可能是歪曲错误的,那就会影响事理的真相。

D.由于思想本身是流动起伏的,对话体只能直接体现思想的生发过程,而没有思想结果。 答案 A

解析 B项“宾主并重”错误。C项“影响事理的真相”错误。D项“没有思想结果”错误,原文中说到对话的宾主由比较见胜负,“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显现的过程”。

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非对话体的说理文,作者仅凭主观依据,对旁人的不同看法或置之不理,或约略转述。 B.中国文论家只有章学诚谈到对话体,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 C.对话中,宾的力量越大,越能显现主,如“狮子搏兔”一般的对话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 D.以思想的戏剧作比对话体,主和宾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幕从开始到结束。 答案 B

解析 原文“中国以往的文论家谈到对话体的只有章学诚”,不能“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无中生有。

6.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话体能对同一事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综合各面的不同看法才能得出事理的真相;②对话体通过反复问答,能显示思想的过程,比已成就的思想结果更富于启发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所以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在西方文艺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代谢的痕迹也是如此。各派有各派的格律,各派的格律都有因成习套而“敝”的时候。

格律既可“敝”,又何取乎格律呢?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提倡要格律的危险。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我们固然应该记得格律可以变为死板的形式,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第一流艺术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完整打印版 练前提示 “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阅读训练一 朱光潜美学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从前在《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里曾经主张道:“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它“包含大部分纯文学,它自然也有听众,但是作者的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这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