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材料一:因为(a?b)(a?b)?(a)2?(b)2?a?b所以我们将(a?b)与(a?b)称为一対“有理化因式”,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有理化因式”求值 例如:已知25?x?15?x?2,求25?x?15?x的值
解:(25?x?15?x)?(25?x?15?x)?(25?x)?(15?x)?10,∵
25?x?15?x?2,?25?x?15?x?5
材料二:如图,点A(x1,y1),点B(x2,y2),所以AB为斜边作Rt△ABC,则C(x2,y1),于是AC=|x1﹣x2|,BC=|y1﹣y2|,所以AB=?x1?x2???y1?y2?22,反之,可将代数式?x1?x2???y1?y2?22的值看作点(x1,y1)到点(x2,y2)的距离.例如x2?2x?y2?2y?2=?x22??2x?1?y2?2y?1?(x?1)2?(y?1)2?(x?1)2??y?(?1)??,所以可将代数式
???x2?2x?y2?2y?2的值看作点(x,y)到点(1,﹣1)的距离;
(1)利用材料一,解关于x的方程:14?x?2?x?2,其中x≤2; (2)利用材料二,求代数式x2?2x?y2?12y?37?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的取值范围.
x2?6x?y2?4y?13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A A B B C A A D 二、填空题 13.1或3或6. 14.
B D 1 315.. 16.
16 517.5° 18. 三、解答题 19.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ADF≌?DEC,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在□ABCD中,AB?CD,AB∥CD,AD∥BC, ∴?B??C?180?,?ADF??CED ∵?AFD??B?180?, ∴?C??AFD 又∵DE?AD, ∴?ADF≌?DEC, ∴AF?CD, ∴AF?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70,0.2(2)70(3)750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m、n的值;
(2)根据(1)中求得的m的值,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估计该校参加这次比赛的30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约有多少人. 【详解】
解:(1)由题意可得,
m=200×0.35=70,n=40÷200=0.2, 故答案为:70,0.2; (2)由(1)知,m=70,
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3)由题意可得,
该校参加这次比赛的30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约有:3000×0.25=750(人), 答:该校参加这次比赛的30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约有750人.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1.(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BD,则P点和BD与⊙O的交点的延长线与AB的交点即为E点; (2)连接BD,则O点和BD与⊙O的交点的延长线与BC的交点即为Q点. 【详解】
解:(1)如图1,CE为所; (2)如图2,PQ为所作.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菱形的性质. 22.(1)63(2)①36+92 ②123 【解析】 【分析】
(1)在直角△ABC中,已知∠ACB=30°,AC=12米.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AB的长;
(2)①在△AB1C1中,已知AB1的长,即AB的长,∠B1AC1=45°,∠B1C1A=30°.过B1作AC1的垂线,在直角△AB1N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AN,BN;再在直角△B1NC1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NC1的长.即可求解; ②当树与地面成60°角时影长最大,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详解】
(1)AB=ACtan30°=18×答:树高63为米. (2)作B1N⊥AC1于N.
3=63 3
①如图(2),B1N=AN=AB1sin45°=63?NC1=NB1tan60°=36?3?92. AC1=AN+NC1=(36?92)(米).
2?36(米). 2答:树与地面成45°角时的影长为(36?92)米.
②如图(2),当树与地面成60°角时影长最大AC2(或树与光线垂直时影长最大或光线与半径为AB的⊙A相切时影长最大) AC2=2AB2=123.
答:树的最大影长为123米. 【点睛】
一般三角形的计算可以通过作高线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3.(1)x=【解析】 【分析】
?1?33;(2)﹣1<x≤8. 2(1)利用根的判别式即可解答 (2)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解答 【详解】
(1)整理得:x+x﹣8=0, ∵a=1、b=1、c=﹣8,
∴b﹣4ac=1﹣4×1×(﹣8)=1+32=33>0, 则x=2
22
-1?33 ; 2?5x?3x?16①?(2)解不等式组:?x?5 ,
<1?4x②??2解不等式①得:x≤8, 解不等式②得:x>﹣1,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8. 【点睛】
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的解,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24.(1)1;(2)2a+4.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2)直接去括号,进而分解因式化简即可. 【详解】
解:(1)原式=2+2﹣4×﹣1=1; (2)原式=
×
﹣
×
,
=3(a+1)﹣(a﹣1), =2a+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就散和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 25.(1)x=﹣2;(2)y=x+5(﹣3≤x≤1).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一类比计算14?x?2?x?2的值,利用换元法解方程,可得结论;
(2)把根式下的式子转化成平方+平方的形式,转化成点到点的距离问题,根据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所以当三个点共线时距离最短,可以求出最小值和函数关系式. 【详解】
解:(1)Q(14?x?2?x)(14?x?2?x)?14?x?(2?x)?12,
Q14?x?2?x?2,
?14?x?2?x?12?2?6;
设14?x?a,2?x?b, 则??a?b?2?a?4,解得:?,
?a?b?6?b?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