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浙科版
①标记不会伤害和影响动物行为; ②标志物不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④研究区域没有个体迁入和迁出;
⑤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重新捕获的概率相等。
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供选考学生使用)
1.种群分布型
(1)概念: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最常见的分布型是集群分布。
(2)几种生物的分布型:[判断] ①水稻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 ②杂草的分布型为均匀分布(×) ③瓢虫的分布型为集群分布(√) 2.存活曲线
(1)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
(2)类型:凸形、对角线形、凹形。
(3)作用: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1. 浙江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属于哪种种群分布型? 提示:集群分布。
2.种群的存活曲线中坐标的含义和曲线变化趋势是什么?
提示: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中,横坐标是年龄,从左至右年龄增加;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自上而下逐渐减少。
一、种群分布型 1.集群分布
(1)形成原因: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这种分布型是动植物对环境差异发生反应的结果,
同时也受生殖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2)具体事例:
①橡树和雪松的种子没有散布能力,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②动物可能被共同的食物、水源和隐蔽所吸引到一起而形成集群分布,如蛾类的趋光、蚯蚓的趋湿等。
③社会性集群则反映了种群成员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如松鸡聚到一起以便相互求偶,社会性昆虫是具有最高级社会结构的集群。
2.均匀分布
(1)均匀分布是由种群成员间进行种内竞争所引起的。 (2)形成原因:
①动物的领域行为经常会导致均匀分布。
②在植物中,森林树木为争夺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所进行的激烈竞争,以及沙漠植物为争夺水分所进行的竞争都能导致均匀分布。
③干燥地区所特有的自毒现象是导致均匀分布的另一个原因,自毒现象是指植物分泌一种渗出物,对同种的新生苗有毒。
3.随机分布
随机分布是因为环境条件均一,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而引起的。它是介于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之间的一种分布型,在自然界比较少见,如森林底层某些无脊椎动物和狼蛛的分布,玉米地中玉米螟卵块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二、存活曲线(如右图)
1.类型Ⅰ:凸形。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2.类型Ⅱ:对角线形。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乳动物。
3.类型Ⅲ:凹形。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龄,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等。
以图表或曲线为载体,考查种群的特征 [例1] (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引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由题干可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据图知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该种群在10月份可能没有新个体出生;天敌的引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进而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直接破坏种群的性比率,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稳定。答案为D。
年龄结构的表示方法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2016·浙江高考)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蝉的若虫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且羽化后的蝉在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因此蝉在夏季时,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
以相关信息为背景,考查种群的特征 [例2] 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 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
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
[精讲精析] 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由于蒲公英种子是随风飘落的,因此是随机分布的;由于对角线形的存活曲线的生物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所以蒲公英的存活曲线不符合对角线形特征;动物取食蒲公英使蒲公英数量减少,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 答案为A。
2.在无人为干扰的某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绒毛蛛猴、红眼树蛙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绒毛蛛猴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类型Ⅲ(凹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