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回延安》
2.回延安
一、所在单元: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诗人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陕北民歌的写作特点,把握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2深入研读诗歌蕴含的中心思想,把握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 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 导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1956年,诗人贺敬之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再次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二 作者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都是很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另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 三 正音
裸露 lù 黧lí 黑 砾lì石 劲jìng旅 腈jīng纶 熠熠yì 演绎yì 四 释义
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五 朗读指导
1、播放名家范读录音或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把握诗歌大意。)
2、学生朗读展示。 六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写诗人回到延安时的兴奋与激动之情。 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 第三部分: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 第四部分:写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第五部分: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七、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说说诗人是按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赞延安 八、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九、作业
熟读这首诗歌,并思考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复习全诗行文线索。 二、研读课文
1、 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感情。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动作描写:如“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头扑在亲人怀??”等。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
场景描写:“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等。
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蕴含着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2、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同学们能找出两三个时节做分析。
例如:“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中的“心口呀”和“灰尘呀”构成了诗句的起兴部分,近似信天游中“羊个肚肚手绢”的唱腔,将读者情绪一提,为下文直接点题做好了感情铺垫。另外,诗歌押韵,使得诗歌读来音韵和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莫要”“紧紧儿”“几回回”“白羊肚手巾”“登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的口语,充满着浓郁的地域风俗。
3、诗人为什么要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
(“信天游”结构简单,形式灵活,节奏活泼,善用比兴,直抒胸臆,便于抒发诗人激动、热爱的思想感情。“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形式,延安属于陕北地区,也是信天游流行的地方,再加上诗歌内容写的又是回延安的情景,所以诗人用“信天游”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三、品味诗句,朗读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四、诗贵有感情,请谈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五、小结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六、布置作业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祈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板书设计
回延安 激动喜悦
忆延安 感激思念
回延安 话延安 真挚兴奋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看延安 欣喜豪迈
赞延安 热爱赞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