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院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 要:摘要 目的 分析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类型和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门急诊药房的管理水平。方法 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门急诊药房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记录的处方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处方调配差错224例,其中处方未消方105例,占46.88%;划错价39例,占17.41%;把处方消到别的药房26例,占11.61%;错拿药架上临近位置的其他药品3例,占1.34%;取了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药品24例,占10.71%;药品规格的错误8例,占3.57%;药品剂型的错误5例,占2.23%;药品剂量的错误1例,占0.45%;不同患者药品混发3例,占1.34%;收错发票或漏收发票8例,占3.57%;因药名相近取错药2例,占0.89%。结论 加强管理是减少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 处方;调配差错;防范措施;门急诊药房
门急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对象多为急需治疗和等待抢救的患者,因而需要药剂人员能尽快、准确无误地将药品发放给患者或其家属,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医院的声誉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处方调配差错是各个医院和药学部门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对本院门急诊药房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处方审核校对过程中发现的内部调配差错进行分析,旨在与广大药师探讨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处方调配差错,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以《处方管理办法》为依据,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门急诊药房有关处方调配差错记录共224例(由于医生处方错误造成的差错除外),逐项填写出现处方调配差错的类型、数量等,并将所有的数据输入表格,对其中的差错原因进行了汇总、分类和分析。 2 结果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类型见表 1。 表1 2011年9月—2012年8月门急诊药房内部处方调配差错汇总表 3 差错原因分析
3.1 药品名称相似 一个药品可因厂家的不同而有多个商品名,这些名字之间杂乱无章、无序可循,不同种类的药物商品名相似或读音相同的现象很普遍,有的甚至只有一字之差。 3.2 因同一药品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或同一药品名不同规格相同厂家 不少药品以相同的剂型多种规格同时摆在一个药房里,容易造成混淆。
3.3 药品摆放位置不规范 药房药品的摆放位置一般是固定的,调配人员在操作中如果凭印象取药而不认真核对药名,往往会因为药品品种之间摆放位置过近、过挤或重叠堆放,或上下层、左右层互错,或由于发药后所剩药品和补充药品时没有及时、准确归位,被混放在其他药品盒内,发药时仅凭位置发药,没有逐支地检查,造成错发药,而造成差错的发生。 3.4 其他因素 (1)发药时不呼叫患者的姓名,张冠李戴地错发药;(2)在药品调配过程中不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尤其是一些短效期的或不常用的药品,会出现已过期的药品发放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3)门诊药师配发药品时不能够做到对每位患者都清楚交代用法用量,储存方法,配伍禁忌等,特别是儿童,老人及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4)门诊药师往往因发药量大,不能做到严格做到审查药方,准备药物,核对处方、药物及发票,配发药物等完整核对程序,这就容易造成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1]。
3.5 差错出现的时间 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半是差错发生最多的时间段,可能原因有:(1)这个时间段是门诊药房关门,门诊病人刚看完病尚未来得及取药,都积压到门诊急诊药房取药,由于病人多,造成调配人员心理上的压力,过度紧张而造成差错;(2)看到等候取药的病
人多,有的调配人员加快处方调配速度,有的甚至违反处方调配操作规程造成差错;(3)中午时间,饥饿、疲劳等因素的影响,使调配员注意力不集中。 4 防范措施
4.1 建立差错处理预案,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按照差错处理预案处理。如果是药师自己发现差错,应第一时间联系到患者,换回正确的药物;如果发现差错时患者已用药物,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和科主任,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道歉,以免因发错药而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损失,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4.2 建立处方差错登记及处罚措施,以制度化形式提高药师的工作态度及执业水平。对发生差错的药师进行登记处罚,并进行教育和提醒,认真总结经验,制定防止再次发生差错的措施。
4.3 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用药教育,防止患者用药不当。
4.4 改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应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紧张造成心理压力。对病人不争吵,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4.5 加强药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及时掌握药房中新药的信息;培养药师积极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状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