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 含解析
精准训练一 赏析意象作用
练前提示 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注]
杜 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 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 白居易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 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②绯衫:大红色官服。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③②
①
1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 畅 其 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 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注 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朓,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其一》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
②《其二》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往来自如,自在轻快。(2)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困苦中仍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②
①
②
①
2
精准训练二 赏析写景艺术
练前提示 古人云:“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答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 ①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②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③写景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④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手法甚至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 ①开禧元年(1205),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离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chài)尾:笔法劲锐。
请赏析上片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几句写景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劝”“放开”将西风和夜空人格化,化静为动,写出中秋夜晚云破月来、天地澄明的景象。②用“金镜”“冰壶”“霜”比喻空中圆月和皎洁的月光。③把月光照耀四野想象为凝霜,由月亮倒映水面,想象月宫中的桂树被河水浸湿,生动有趣。④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凄切。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
[注]
②
③
①
看弟
马 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3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 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④想象(虚写):别后情景。⑤俯仰结合:“云”“雁”为仰,“蒹葭”“寒流”为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北楼宴集 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注 ①落帽孟参军:东晋名士孟嘉在聚饮中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同饮者作文戏之。孟嘉虽醉而神志不乱,读文后即作文酬答。满座之人读其文,皆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②旧山:故乡,故居。
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选取典型景物“蟋蟀”“茱萸”。②从听觉、视觉和心理感受等角度,描绘了蟋蟀悲吟、寒气侵人、酒泛茱萸、主客已醺的宴集景致,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愁绪。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莎衣 杨 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 ①莎衣: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②
③
①
②
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