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学 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
2.自学内容 课前预习书本内容,自学其它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除上课提到的外),合并出血与其它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 五.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
2.结合病例讲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结合幻灯讲授本病主要的确诊手段、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所见。 六.思考题
(1)简述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 (2)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如何诊断消化性溃疡?其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4)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简述其常用治疗药物?
第八章 溃疡性结肠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 2.熟悉:病理学特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掌握: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炎症性肠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流行病学知识。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肠道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病理:好发部位,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等。 2.全身症状:一般见见于中、重型病人。 3.肠外表现。
4.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癌变、其他。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大便检查,自身抗体检测。 2.器械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病变
范围、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和并发症。
2.鉴别诊断:慢性菌痢、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克罗恩病(Crohn病)、
结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七)治疗:
1.治疗目的: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2.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
(2)药物治疗:氨基水扬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应用适应症及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等。
(3)手术治疗:指征。 (八)预后。 四、自学内容
氨基水扬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知识(作用机制、主要副作用,等)。
第十章 功能性胃肠病 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幽门
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断标准:介绍罗马标准 2.报警症状和体征。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没有特效药,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
根除幽门螺杆菌、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
四. 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例。 五.自学内容
胃的运动生理学。 六.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 2.结合病例讲授本病的临床表现。
3.结合幻灯讲述本病的主要确诊手段。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临床表现、治疗。 3.掌握:概念和诊断标准。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 概述:概念,流行病学。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感染、
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
(三)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或不适,以及与之有关的排便异常。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介绍罗马标准 2.报警症状和体征。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没有特效药,包括改变胃肠动力药物、调节内脏感觉药物、抗
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
四、自学内容
1.结肠运动生理学知识。 2.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五.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见习、讨论。 六.教学方法
1.结合全程投影及图表讲授理论课。 2.结合病例讲授临床表现。 3.结合幻灯讲述主要确诊手段。
第十四章 肝硬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表现。
2.熟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
3.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重点是一般治疗和腹水、肝肾综合征、
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分类。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胆汁瘀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
药物、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其他。目前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2.发病机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再生节结和假小叶形
成。
(三)病理:表现、分型。 (四)临床表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