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学 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

内科学 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2:07:54

3.强调危重哮喘的处理措施

第六章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2. 掌握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改变。 4.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 了解机械通气的目的、应用指征和并发症。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呼吸衰竭是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

临床综合征。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呼吸衰竭:PaO2<8 Kpa(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Ⅱ型呼吸衰竭:PaO2<8 Kpa(60mmHg),而PaCO2>6.67Kpa(50mmHg)。

(二)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因:

2.发病机制: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肺部表现,也是机体正常炎症反应过度表达的

结果。

3.病理生理:肺泡Ⅰ型上皮细胞的广泛坏死和基底膜的脱落→肺泡管和肺泡腔玻

璃膜形成→中性粒细胞炎症。

4.临床表现:潜伏期、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5.诊断:高危因素、诊断标准

6.治疗:(1)原发病治疗,预防ALI/ARDS发生;(2)改善通气和组织供氧;(3)

控制输入液体量;(4)减轻肺和全身损伤

(三)慢性呼吸衰竭

1.病因

2.发病机制 (1)肺泡通气不足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功能减损 (4)氧耗量增加

3.病理生理 (1)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

血液系统、细胞代谢和电解质等的影响;

(2)二氧化碳潴留对这些生命器官以及酸碱平衡等的影

响。

4.临床表现 (1)以缺氧为主的临床表现; (2)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5.诊断

6.治疗 (1)氧疗:指征、方法和有关事项;

(2)建立通畅的气道和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

气道,气管切开以及机械呼吸;

(3)控制感染:正确使用抗生素;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5)脱水剂、利尿剂和强心剂; (6)肾上腺皮质激素; (7)全身支持治疗;

(8)休克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7.预防 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不适当给氧和使用镇静剂,利尿不当等。 (四)呼吸支持技术 1.目的 2.应用指征 3.常用通气模式 4.并发症 5.无创正压通气 6.有创正压通气

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

第七章 肺 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

断和治疗。

3.了解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军团菌、厌氧菌、念珠菌和曲菌

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和治疗特点。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肺炎的临床分类,指出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及按患病环境分

类指导经验治疗的重要性。以细菌性肺炎多见,而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重点讨论。介绍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其他病原菌所致的肺炎以支原体肺炎为代表。

2.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理: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

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病理和病理生理: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引起肺泡内的浆液和细

胞浸润的实变,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3)临床表现 a.典型临床表现。注意:典型临床表现已不多见。 b.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以及末梢循环衰竭的

症状。

c.典型实变体征不多见。

(4)辅助检查 重点介绍胸部X线片表现。提及不典型表现。 (5)并发症 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并发症已不多见。主要有急

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消散延缓,机化性肺炎。感染性休克为严重并发症。

(6)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粒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

检查等作出诊断。

(7)鉴别诊断 a.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鉴别。

b.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相鉴别。 (8)治疗 一经诊断即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学培养结果。

以后根据痰和/或血培养结果调整治疗。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

药性近年有明显上升,使用时剂量加大。青霉素治疗应用时强调药敏试验。青霉素过敏或无效时可用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3.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的生物

特性、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包括典型X线胸片。

第八节 肺部真菌感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引起真菌感染的因素、地理区域特点以及易引起真菌感染的部位。 2.熟悉近年来引起肺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 3.掌握肺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

真菌的结构及致病特点 地理区域致病特点 真菌感染的易发部位 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

使肺真菌感染增加。X线特征及诊断有赖于培养结果。

3.肺念珠菌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念珠菌支气管炎和念珠菌肺炎。

两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诊断肺念珠菌病需连续三次以上痰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涂片查见菌丝等。

留痰标本方法,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的依据;病情严重者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脂质复合体,用药注意点及药物副反应。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搜索更多关于: 内科学 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强调危重哮喘的处理措施 第六章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2. 掌握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改变。 4.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 了解机械通气的目的、应用指征和并发症。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呼吸衰竭是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呼吸衰竭:PaO2<8 Kpa(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Ⅱ型呼吸衰竭:PaO2<8 Kpa(60mmHg),而PaCO2>6.67Kpa(50mmHg)。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