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生化习题库 答案
4.写出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机理并注明反应条件和酶的名称。
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试说明之。 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激活剂。抑制剂 A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
在底物浓度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两者呈正比关系,表现为一级反应; 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例加快,反应速度增加的幅度变慢,表现为混合级反应; 如果继续增加底物浓度,反应浓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 B酶浓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的浓度时,酶的浓度与反应速度呈正比关系 C.PH
酶反应介质的PH可影响酶分子的结构,特别是活性中心内必需基团的解离程度和催化基团中质子供体或质子受体所需的离子化状态,也可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程度,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只有在特定的PH条件下,酶。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最适合于他们相互结合,并发生催化作用,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时的PH为最适PH。溶液的PH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都会使酶的活行降低,远离最适PH时甚至导致酶的变性失活 D温度
在温度低时,反应速度随温度升膏而加快
当温度超过一定数值时,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减缓 酶的活性虽然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但低温一般不破坏酶,温度回升后,酶又恢复活性 E抑制剂
抑制剂通常对酶有一定的选择性,一种抑制剂只能引起某一类或某几类酶的抑制。虽然可使酶失活,但它并不明显改变酶的结构。 F激活剂
激活剂的作用是相对的,一种酶的激活剂对另一种酶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抑制剂。不同浓度的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也不相同,往往是低浓度下起激活作用,高浓度下则产生抑制作用
6.三羧循环中并无氧参加反应,为什么说它是葡萄糖的有氧分解途径?三羧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吗?为什么?
需要氧将柠檬酸循环中氧化反应生成的NADH氧化为NAD+。以便保证循环正常进行。而NADH氧化发生在线立体的需要氧气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 A 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41
B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
C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脂肪酸经B—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
D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氨基酸 所以 她是三大代谢的共同通路
7.何谓糖酵解?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
在无氧和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糖异生有两方面的内容不同于糖酵解代谢途径
(1)糖异生作用必须克服EMP途径的三步不可逆反应。
(2)EMP途径的全过程在胞浆中进行,而糖异生作用则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进行
8.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有何异同?为什么糖酵解供能颇少?而糖有氧氧化供能颇多?动物体内能量究竟主要来自于哪里?试讨论之。 有氧氧化 糖酵解 反应条件 有氧 无氧 反应部位 胞液—线粒体 胞液 终产物 二氧化碳 水 大量能量 乳酸和少量能量 产量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反应方向 单向 单向 生理意义
动物体内主要功能途径 42
补充能量 应激
糖酵解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为乳酸整个过程产生2分子ATP,有氧氧化第二阶段由胞液转到线粒体中进行,此时,丙酮酸进行氧化脱羧,然后进入第三阶段,三羧循环,乙酰辅酶在这个阶段完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放出体外,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这个过程经过8个阶段,逐个释放出能量。
9.当把线粒体与琥珀酸、丙二酸一起温育时,发现氧的消耗比只有琥珀酸单独存在时要少,但P/O比却没有什么变化,请解释。
10.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有何异同?并写出各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排列顺序及偶联部位。 复合物1为NADH-Q海员酶,2为琥珀酸-Q还原酶。3为Q-细胞色素还原酶4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
由复合物134组合组成以NAFH为首的传递链,为NADH链排雷顺序:
NADH——EMN——(FeS)——CoQ——Cytb——(FeS)——Cytc1——Cytc——Cyta,a3——O2见P171
以复合物234组成以琥珀酸脱氢酶为首的传递链,成为FADH2
琥珀酸——FADH——(FeS)__CoQ——Cytb——(FeS)——Cytc1——Cytc——Cyta,a3——O2 这两条呼吸链的3和4复合物是共同的
11.生物氧化的最终产物CO2、H2O和ATP是如何生成的?试讨论之。
(1)二氧化碳的生成:二氧化碳是以脱羧反应的形式进行的。有四种脱羧方式:α—单纯脱羧,即脱羧发生在α-碳原子上,并且没有伴随的氧化反应发生,α-氧化脱羧,脱羧发生在α-碳原子上,并且有伴随的脱氢,β-单纯脱羧,脱羧发生在β-碳原子上,并且没有伴随的氧化反应发生,β-氧化脱羧,脱羧发生在β-碳原子上,并且伴随有氧化反应的发生。
(2)水的生成:水生成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由底物脱水,另一种是通过呼吸链生成。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只有少数的从底物中直接脱水,大多数都是通过呼吸链生成。呼吸链是指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一个有多种脱氢以及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氧化还原系统。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脱下的氢通过一系列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的顺次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
(3)ATP的生成:ATP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即底物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其中氧化磷酸化是生物获得ATP的主要方式。当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经过脱氢,脱羧,分子重排和烯醇化反应,产生高能磷酸基团或高能键,随后直接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或水解产生的高能键,将释放的能量用于ADP与无机磷酸反应,生成ATP。以这样的方式生成的过程称为底物磷酸化。底物磷酸化的过程包括高能键的生成和高能键的转移这样两个相联系的连续的促反应。底物脱下的氢
43
经过呼吸依次传递,最张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用于的磷酸化反应生成。这样,底物的氧化作用与的磷酸化作用通过能量相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
12.什么叫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又是如何被氧化的?酮体生成有何生理意义?13.试述脂酰COA和乙酰COA进出线粒体内膜的机制。
酮体:在肝细胞的氧化中脂肪酸的氧化很不完全,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即酰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酮体主要是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由乙酰CoA缩合而成,并以β-羟-甲基二酸单酰为生要的中间产物。生成过程为2mol乙酰COA在硫解的催化下,缩合成乙酰乙酰,后者再与1mol乙酰COA在β-羟-甲基二酸单酰合成的催化下合成β-羟-甲基二酸单酰裂解的催化下裂解产生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在肝线粒体β-羟丁酸脱氢催化下又可生成β-羟丁酸,丙酮则由乙酰乙酸脱羧生成。
酮体氧化:酮体随着血液流到肝外组织时,有些组织中有活性很强的利用酮体的,能够氧化酮体供能。其中的β-羟丁酸由β-羟丁酸脱氢催化,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再在乙酰乙酸-琥珀酰的作用下生成2mol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酮体生成的意义: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正常中间代谢物,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动物机体可以优先利用酮体以节约葡萄糖,从而满足如大脑等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能通过肌肉毛细血管壁和血脑屏障,因此可以成为适合于肌肉和脑组织利用的能源物质。
14.何谓血浆脂蛋白?动物体内的血浆脂蛋白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生理意义?
血浆脂蛋白是由载脂蛋白和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三酰甘油等构成的复合替,他们是体内脂类物质的运输形式。 分类:
在电场中可按其表面所带电荷不同,以不同的速度泳动。按电泳结果分为4中脂蛋白:乳糜微粒。B-脂蛋白,前B—脂蛋白。A—脂蛋白
根据密度由小到大;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15.反应式写出尿素的生成过程,并注明反应条件和部位。尿素的生成有何生理意义?
16.何谓一碳基团?—碳团转移酶辅酶是什么?哪些氨基酸与体内与体内一碳基团代谢有关?一碳基团代谢有何生理意义?
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1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一碳团转移酶辅酶的
4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