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题目
第一部分 问答题
第1题:写出Ig结构域的功能及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2题:比较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的激活物和作用。写出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3题:T细胞的分类和及各类T细胞的主要功能? 第4题: MHC的基因结构及MHC分子的免疫功能?第5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6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第7题:比较G+菌和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第8题: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9题:列表比较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第10题:何谓医院内感染?举例说明医院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第11题: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12题:何谓病毒体?写出它的结构及诸结构的功能意义。 第13题: 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流行?
第14题:HBV血清学的检测指标及有何临床意义? 第15题:HIV的致病性、致病机制和感染的特点?
第二部分 简答题
微生物分型及所属微生物;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MHC多态性的原因、专职APC的组成;
细菌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脑
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特点;结核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和免疫特点;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志贺菌、沙门菌所致疾病
病毒的增殖周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近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的型别、甲肝及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多细胞真菌的结构、常见的深部感染和浅部感染真菌的种类
三、名词解释
抗原决定簇和共同抗原;MHC和MHA、HLA;芽孢、消毒和灭菌、条件致病菌、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
复习答案
1、写出Ig各结构域的功能及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Ig的功能区 1、Ag结合区(VH,VL) 2、遗传标记部位(CH1,CL) 3、补体结合区(CH2)
4、能与Fc受体结合(CH3) 5、铰链区:易伸展和转动,利于Ag和Ab的结合; 二、Ab的生物学作用 (一)结合Ag
(二)激活补体 (三)结合Fc受体 1、 调理吞噬 2、 ADCC 3、 介导I 型变态反应 (四)穿越胎盘与黏膜 1、IgG能穿越胎盘,与新生儿抗感染有关; 2、SIgA与黏膜的局部免疫有关 2、比较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的激活物和作用。写出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 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比较项目 激活物质 作用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脂多糖、酵母多糖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MBL途径 甘露糖、半乳糖 同右 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特异性体液免疫的 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二、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 溶细胞作用 2、 调理吞噬作用 3、 清除IC
4、 介导炎症反应 5、 免疫调节作用
3、T细胞的分类和及各类细胞的主要功能?
一、CD4+ T细胞 Th1: 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Th2: 辅助B细胞体液免疫
二、CD8+ T细胞
迟发性超敏反应
Tc或CTL :细胞毒T 分泌穿孔素、颗粒酶,杀伤靶C
表达FasL,经Fas/ FasL途径引起靶C凋亡
4. MHC的基因结构及MHC分子的免疫功能?
一、 MHC的基因结构
MHC基因位于6#染色体短臂:
1、MHC-I 类基因: B、C、A
2、MHC-II 类基因:DP、DQ、DR
3、MHC-III 类基因: 补体基因(C4、C2、B)等 二、MHC分子的免疫功能
1.参与加工和提呈抗原 2.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 3.诱导T细胞分化4.参与免疫应答 5、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一、Ag提呈、识别阶段: APC提呈Ag,由T、B识别 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T、B活化、增殖, 分化成效应C(B分化成浆C;T分化成效应T和记忆C)
三、效应阶段:
浆C分泌Ig,发挥体液免疫效应
效应T发挥细胞免疫效应
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一、体液免疫 1、抗菌免疫
1)SIgA抑制细菌黏附 2)IgG和C3b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 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Ab-细菌→激活补体
2、抗毒素免疫:中和毒素
3、抗病毒免疫:中和病毒,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C
二、细胞免疫
1、抗胞内菌免疫:Tc直接杀伤作用; Th1释放淋巴因子,激活吞噬C
2、抗病毒免疫
Tc:破坏被感染C,释出病毒,联合体液免疫清除病毒 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 7、比较G+菌和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桥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层数 多达50层 1-2层
含量 50%-80% 5%-20% 坚韧度 强、三维空间结构 弱、二维平面结构
特有成分 磷壁酸 外膜
内毒素 无 有 青霉素、溶菌酶作用 有效 无效 8、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
1) 菌体表面结构
菌毛和粘附素:粘附
荚膜和类荚膜:抗吞噬、抗补体损伤
(2)毒素
2) 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1) 外毒素:大部分G+菌和少部分G-菌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2) 内毒素: 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由菌体死亡后裂解释放
二、侵入机体的菌量
致病需足够的菌量;
机体免疫力越强,所需菌量越多;细菌毒力越强、所需菌量越少
三、细菌侵入途径
各种细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9、写出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外毒素 种类
+-G菌及部分G菌分泌释出 来源
化学成分 蛋白质
差 稳定性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强,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
内毒素
-G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释出 脂多糖 好
弱、无选择性;如引起休克,发热, 白细胞反应、DIC等 弱,不形成类毒素
10、何谓医院内感染?举例说明医院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一、医院内感染概念 广义:所有发生于医院内的感染
狭义: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 二、来源和途径 1、来源:
(1)外源性感染:例如由携带病原体的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医疗器械设备等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例如由患者自身皮肤、消化道等处的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2、传播途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