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打包12套) - 图文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打包12套)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6:59:46

经济发展水平是消费的根本决定因素。②应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而言,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③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因为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该观点是片面的。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应该坚持勤俭节约,不应浪费。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适度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过分节俭或浪费资源会阻碍生产的发展。“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这一观点不够全面。③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性的消费者,坚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解答第(1)问时注意涉及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经济信息类题目,需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标题,抓住主题;二是图表,要从横向和纵向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第二小问落脚点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较为简单,可以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解答第(2)问时注意答题范围为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落脚点是评析观点“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可以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4.(2017·吉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表现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敬业精神,以及对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表现在产品上不仅追求精工细作,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部分中国制造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廉价低质,随着人民消费结构升级,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了,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量等,这就导致我国的制造业正丧失本土的消费者,使我国实体消费市场低迷。同时随着人力资本、环境成本增加,我国制造业原有的优势正在丧失。面对制造业严峻的生死考验,我们必须培育工匠精神,建设制造业强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26分)

答案:意义:①企业:有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精益求精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精工制作,吸收前沿科技有利于推动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②消费者:有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满足消费需求。③劳动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④国家和社会: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我国生产和制造水平,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企业措施:①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注重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③保障企业员工权益,创建员工激励

13

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④致力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

专题限时训练(三)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分值:100分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7·九江十校联考)有甲、乙、丙、丁四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我国某日本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在某集体企业持股上岗。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

B.甲和丁的收入均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C.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乙和丙的收入均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答案:B

解析: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其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丁在某集体企业持股上岗,其劳动报酬属于按劳分配,持股获得的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正确;乙是我国某日本独资企业的职工,其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其收入也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A、C、D错误。

2.(2017·唐山二模)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了大量资产。为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本”,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然后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真正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可见,这项改革有利于( )

①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②实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缩小城乡差距 ③拓宽农民的增收新渠道,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成果 ④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后,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③④正确;此项改革后,农民增加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①排除;要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②错误。

3.(2017·天津河西区三模)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比例数值,在0和l之间,此数值越趋向于1,收入差距越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居民

14

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偏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 )

①实行按劳动要素分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实行按劳分配政策,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面对居民收入差距大的情况,国家应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④正确;为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①排除;实行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②错误。

4.(2017·湖南常德3月模拟)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2亿,占总人口的16.l%,中国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2016年我国将继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养老金将实现“十二连涨”。我国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 )

①反映了国家财政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②体现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③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等初次分配调节机制的表现'④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国家财政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①②正确切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③说法错误。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不能起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5.(2017·济宁二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中央出台这一规定意在( )

①贯彻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保障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稳定收入 ②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调动教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 ③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形成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增加知识在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这是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科研人员和教师的收入,调动其积极性,也能够增加知识在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②④正确;这一政

15

策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①排除;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③错误。

6.(2017·北京海淀期中)薪酬分配历来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我国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该公司将薪酬分为两大类,如图所示:

下列观点对于该公司薪酬构成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的管理思想 ②内在激励能使公司员工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所以比外在激励更重要 ③股票认购能让公司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提升企业凝聚力 ④实现了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和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从公司的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就能发现公司的奖励更加侧重贡献与奋斗,①正确;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是公司的一种奖励方式,没有地位高低之分,②错误;股票认购能够让员工持有一部分股票,这样可共担风险,共享利益,③正确;夸大了公司奖励机制的作用,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应从整个社会角度考虑,④错误。

7.某村民今年将自己承包的90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担任技术员,合作社按每亩地750元的标准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按月支付劳动工资。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社流转的做法有利于( )

①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③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实现社会和谐'④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②④正确切题,故选C。该措施与完善所有制结构、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无直接关系,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经济发展水平是消费的根本决定因素。②应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而言,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③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因为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该观点是片面的。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应该坚持勤俭节约,不应浪费。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适度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过分节俭或浪费资源会阻碍生产的发展。“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这一观点不够全面。③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性的消费者,坚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解答第(1)问时注意涉及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经济信息类题目,需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标题,抓住主题;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