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生技《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
《仪器分析》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色谱法
1-1.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1-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B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峰高 D.半峰宽 1-3.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 A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
1-4.用分配色谱法分离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大小顺序为( C )。
A.A<C<B B.B<A<C C.A>B>C D.A<B<C
1-5.同时包含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项因素的是( B )。 A.保留值 B.分离度 C.选择性 D.理论塔板数 1-6.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1-7.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 D )。
A.载气流速 B.柱长
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
1-8.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 B )。
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 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 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 D.色谱柱效能越高
1-12.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D )。
A.tR B.W C.A D.R
1-13.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C )。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1-1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用于色谱柱效能的评价,下列参数不属于区域宽度的是( D )。
A.ζ B.W1/2 C.W D.tR’
1-16.下列因素中不是色谱分离度(R)的影响因素的是( D )。 A.色谱柱效能 B.色谱柱容量 C.色谱柱选择性 D.色谱柱形状
1-17.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 B )。
A.R=1.0 B. R=1.5 C.R=2.0 D.R=2ζ 1-18.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 AC )。
1 / 26
A.载气流速 B.进样器温度 C.色谱柱室温度 D.检测器温度
1-20.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 AB )。
A.提出了色谱柱效能指标 B.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
C.给比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 D.解释了色谱峰变形扩展原因
1-22.当下列因素改变时,色谱柱效能的理论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不会随之改变的是( D )。
A.载气的流速 B.色谱柱的操作温度
C.组分的种类 D.组分的量
1-27.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色谱柱效能影响较大,当色谱柱室操作温度改变时下列因素会随之改变的是( BC )。
A.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涡流扩散 B.各组分的容量因子 C.各组分的气.液相扩散系数 D.各组分的相互作用 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 C )。
A.选择性好 B.分离效率高
C.可用来直接分析未知物 D.分析速度快 1-29.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C )。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1-30.气相色谱法中的程序升温是按—程序改变( B )。
A. 流动相配比 B. 色谱柱温度 C. 载液的流速
D. 组分的分离度
1-32.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 C )。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 B.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 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 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1-33.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34.不影响组分保留值的因素是( C )。
A.载气流速 B.柱长 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 1-40.气相色谱仪进样器需要加热.恒温的原因是( A )。
A.使样品瞬间气化
B.使气化样品与载气均匀混合 C.使进入样品溶剂与测定组分分离 D.使各组分按沸点预分离
1-4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包括极性.化学结构等)越相似,它们之间( A.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大 B.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小 D.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小 1-44.空心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原理是( B )。
A.吸附 B.分配 C.离子交换 D.体积排阻 1-46.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B )。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荧光检测器
1-49.在正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A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2 / 26
A )。
1-52.HPLC与GC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C )。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快
C.流动相的粘度较大 D.柱温低
1-53.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2 )。
A.不存在分子扩散 B.不存在涡流扩散
C.传质阻力很小 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1-57.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常使用比最佳载气流速稍高的流速作为实际载气操作流速,如此操作的原因是( B )。
A.有利于提高色谱柱效能 B.可以缩短分析时间
C.能改善色谱峰的峰形 D.能提高分离度
1-6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其选择原则是( AD )。
A.得到尽可能好的分离度 B.使分析速度尽可能快 C.尽可能减少固定液流失 D.尽可能采取较低温度
1-62.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 B.缩短分析时间
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 D.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
1-65.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的优点是( BC )。
A.不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 B.结果受操作条件影响小 C.结果不受进样量影响
D.结果与检测灵敏度无关
1-71.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特别适应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其原因是( B )。
A.容易找到内标物 B.能有效扣除样品基体干扰 C.生物样品容易分离 D.待测物的标准品不易得到 1-7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是( BD )。
A.内标物容易与样品组分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 B.合适的内标物不易得到
C.内标物与样品中各组分很难完全分离
D .每次分析均需准确计量样品和内标物的量
1-75.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同时,定性分析的依据最好使用( B )。
A.内标物的保留时间
B.待测物与内标物的相对保留时间
C.内标物的调整保留时间 D.待测物的调整保留时间
1-7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m=f.A,式中f的正确含义是( AD )。
A.组分的检测灵敏度
B.对任意组分f都是相同的常数 C.与检测器种类无关
D.单位面积代表的物质量
1-78.实际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常使用相对校正因子fi,s=fi/fs,它的优点是( BC )。
A.比绝对校正因子容易求得 B.相对校正因子没有单位
C.相对校正因子仅与检测器类型有关
D.不需要使用纯物质求算
1-80.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必须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是( BD )。
3 / 26
AC )。
A.色谱峰面积测量有一定误差,必须校正
B.相同量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响应信号不同
C.色谱峰峰面积不一定与检测信号成正比
D.组分的质量分数不等于该组分峰面积占所有组分峰面积的百分率 1-81.在下列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情形中,一定要使用校正因子的是( C )。
A.使用“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同系物
B.使用“单点外标法”直接比较定量分析组分含量 C.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种组分的含量 D.绘制“内标标准曲线”
1-8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对进样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方法是 ( AC )。 A.归一化法 B.外标法 C.内标法 1-83.下列各种色谱法,最适宜分离什么物质?
(1)气液色谱( A ) (2)正相色谱( B ) (3)反相色谱( C ) (4)离子交换色谱( D ) (5)凝胶色谱( E ) (6)气固色谱( F ) (7)液固色谱( G )
A.易挥发、受热稳定的物质 B.极性亲水性化合物 C.疏水性化合物 D.离子型化合物 E.相对分子量高的化合物、聚合物 F.气体烃类、永久性气体 G.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异构体 1-85.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指标是( BC )。
A.相对保留值 B.峰面积 C.峰高 D.半峰宽
1-87.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比气相色谱法高,其主要原因是( BC )。 A.输液压力高 B.载液种类多
C.固定相颗粒细 D.检测器灵敏度高 1-88.采用反相分配色谱法( BD )。
A.适于分离极性大的样品
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样品 D.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
C.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D.内标标准曲线法
1-90.能给出色谱、光谱三维流出曲线的检测器是( C )。
A.固定波长型紫外光度检测器 B.可变波长型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 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荧光检测器
1-91.阳离子、阴离子及中性分子经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若电渗淌度大于阴离子的电泳淌度,则它们的先后流出顺序为( C )。
A.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
C.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
B.中性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D.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
2、电分析法
2-1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 B )。
A.电极电位为零
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
C.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 D.电位与温度无关
2-3.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 BD )。
A.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
B.与溶液中响应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 C.与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
D.与参比电极电位无关
4 / 2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