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楼梦》按章回整理
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1、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试举一例说明。
答案:元春之谜(炮竹)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算盘)暗示她命运不通达,控春之谜(风筝)暗示她日后远嫁,黛玉之谜暗示她终生经受心理煎熬,宝钗之谜暗示她最终守寡。 二、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因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心绪烦忧。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简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答案: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把黛玉比作崔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2.把悲剧的阴影时时投射在生命欢乐的寻觅之中,举例说明 宝玉与黛玉都体味到《西厢记》的“果然有趣”,可是《牡丹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滋味却只能使黛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染相思
1.贾芸、倪二、小红:他虽是贾氏祖人,但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较为疏远。他比宝玉大好几岁,但甘心当宝玉的“儿子”,且引以为荣。他费尽心机,力所能及地向凤姐行贿,终于分得一杯残羹。醉金钢倪二是一个泼皮,倒有一点侠义之气。小红是下等丫头,秋纹等上等丫头能任意欺负、辱骂她,可是她不敢表示任何反抗。
2.小红形象:是个不谙事体的下等丫头,因她原有几分容貌,以内便想向上攀高,每每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恰巧宝玉外出回来想喝茶,房中丫头都不在,叫小红为她倒茶。此时秋纹、碧痕回来,将她奚落辱骂一番。可是她不敢表示任何反抗。真实地描写了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通灵玉姐弟遇双仙 1.贾环为何故作失手,将烛油泼在宝玉脸上身上? 王夫人命贾环在房中抄写《金钢经咒》。此时宝玉来到,在母亲面前撒娇。贾环素日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玩耍,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气。 2.赵姨娘为何害凤姐? 宝玉烫伤,凤姐数落:“贾环上不得高台盘。”赵姨娘又被王夫人责骂“养出黑心种子”,心中不服与不快,因此与马道婆设计陷害凤姐、宝玉。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1.林黛玉的“春困发幽情”:“春困”的“春”,既是春天的春,又是心中的春。“春困”是指对爱情的期盼与担忧。“幽情”,指内心隐秘的爱情欲望。黛玉的幽情是对宝玉纯情的相思。 2.写薛蟠邀宝玉、冯紫英等过生日的事有什么作用?
答:写薛蟠邀宝玉、冯紫英等过生日,作者意在用这个情节之庸俗,来反衬宝黛谈爱之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简答题 1.为何称宝钗为“杨妃”?“戏彩蝶”表现了宝钗怎样的心理?
答:杨妃,此处喻宝钗。因宝钗丰满,体型似杨贵妃;杨妃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圆滑之徒,宝玉
5
也曾这样嘲讽过她。宝钗在扑蝶中陷害黛玉,和杨贵妃陷害唐明皇的夫人梅妃相似,故名她杨妃。
“戏彩蝶”表现了宝钗在爱情上的嫉妒心理。宝钗要到潇湘馆找黛玉,看到贾宝玉已在前面先进入潇湘馆去了,一肚子醋意无处发泄。忽见面前有一对玉色蝴蝶在相嬉飞舞,从这情景联想到黛玉和宝玉,这双玉此刻一定也如这双蝶在相嬉相亲,醋火上加油,便用扇子扑去,恨不得将这双蝶扑杀。又偷听到小红二人在私语儿女情事,已燃了起来的醋火又来了一瓢油,要把情敌彻底烧毁为快了。
2.黛玉葬花——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3.如何理解《葬花词》?它在书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其中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托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其中也有消极颓伤的情绪。 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1.“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
茜香罗是蒋玉函送给贾宝玉的。蒋玉函是某贵族府中的一名演员,艺名琪官,宝玉对他一见倾心,即成知友。琪官将系小衣的大红汗巾即茜香罗送给了宝玉,宝玉将自己的松花汗巾送给了琪官。这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给他的,当天夜里,宝玉又悄悄把琪官送的大红汗巾系在袭人腰上。这样写,是表明宝玉和琪官的特殊友情,又写出宝玉、琪官、袭人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为后来袭人和琪官成婚埋下伏笔。
红麝串是戴在手上的一串珍珠,红色,有麝香味,是元妃送来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是暗示他俩可成配。
2.怎样为宝黛爱情埋下伏笔的?
这回写宝玉爱情伏下了双不幸:他原以为袭人会终生服侍自己,不料后来袭人却嫁了琪官。只有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爱她。他理想的爱人是黛玉,他大姐元妃却要他和宝钗结合。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1.如何理解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假话试探?
痴情女是指黛玉。她对宝玉一往情深,是叫“情重”。斟情,是不断加重感情的意思。她明知道宝玉对自己也情重,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判断,用假话试探宝玉的心。她说宝玉爱宝钗,是希望宝玉对他发誓不爱宝钗,只死爱她黛玉一个人。而宝玉听了这话却误认为黛玉不信任自己,便大生气把玉也砸了。宝黛式的爱情逻辑:为了爱得更深(斟情)而不断试探,不断吵架,不断后悔,不断落泪,不断赔错,不断痛苦,不断和好。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1.“双敲”带的是何“机”?
6
答:宝黛钗三人在贾母处,宝玉讽刺宝钗是杨贵妃,宝钗生气,就借丫头找扇子的时机,明是训斥丫头,实是讽刺宝玉,接着又用“负荆请罪”来讽刺宝黛。 2. 如何理解“痴及局外”?
梨香园的演员龄官,她演小生,相貌有点像黛玉。她单恋着贾蔷,害了相思病,一人躲在蔷薇花下,用簮子在地上不断画贾蔷的名字。她的这一行为被宝玉窥见了,龄官的痴情竟然感染到局外人宝玉了,故曰“痴及局外”。
《红楼梦》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家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揭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
宝黛钗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主题内容——1.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2.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3.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4.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1.指出晴雯性格特点,请简述“晴雯撕扇”情节。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美丽聪慧,柔情似水;桀骜不驯,刚直锋利;疾恶如仇,敢于反抗.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被训斥了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主动寻求和解。宝玉说出了一番对物用的态度,“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借机说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甚至宝玉夺过麝月的扇子,递与晴雯,在宝玉的嘻笑和纵容下,晴雯毫无顾忌,也撕了几把。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1.分析黛玉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帐话”时的心理及其作用。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
7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1. 简述宝玉挨打的起因,贾政与宝玉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起因:(1)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2)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3)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逼死金钏儿。 根本原因:贾政是建礼教的维护者,宝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贾政与宝玉的矛盾是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的矛盾。
以贾政为代表的长辈迫切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希望他做道德文章、仕途经济。但宝玉却不要官场,厌恶读书做官,视官员为禄蠹,反而要情场,要知己。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1.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都去探伤,各有怎样的反应,宝玉对二人又分别又怎样的态度?分析二人性格特点。
宝钗探伤: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也??”。神态: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黛玉探伤: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理智。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1.宝玉做了怎样的梦,这梦又预兆了怎样的结局? 宝钗大中午的走到怡红院去坐着,适逢宝玉午睡,袭人做活累了要出去走走,宝钗就替她代刺,坐在床沿上给宝玉撵苍蝇。宝玉突然梦中喊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的反应是“不觉怔了”。
这一梦境预示着宝玉对金玉良缘的反抗,即反对与宝钗的婚事,但最终二人还是结合在一起的结局。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1. 探春题诗为: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你能看出探春怎样的命运? (探春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