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公用设备清洁验证风险评估报告 - 图文
公用设备清洁和清洁验证的风险评估表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发生模式 1 设备 员工未按清洁SOP操作 设备使用较长时间后,清洁不等效 清洁剂选择不合适 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清洁效果达不到要求,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 清洁效果达不到要求,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 1.不能有效清洁,导致残留物超标 2.清洁剂残留超标 3.清洁残留量无法检测 1.不能有效清洁 2.不符合GMP要求,造成二次污染 不能确保清洁效果 S O D RPN 现在的控制措施 设备清洁SOP中规定难清洁部位的清洁步骤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现场监督检查 周期性验证 选择安全度高的清洁剂 5 2 2 20 5 2 2 20 5 3 3 45 按清洁SOP操作,难清洁部位清洁不彻底 清洁效果达不到要求,微生物与残留限度超限 4 3 3 36 清洁工具选择不合适 清洁部位拆卸不规范 5 2 1 10 3 2 1 6 1.根据设备结构特点,选择使用适宜的清洁工具 2.使用材质符合GMP要求、清洁干净的清洁工具 1.清洁SOP中规定设备的拆卸要求 2.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拆卸培训和实际操作的监督 1.清洁SOP中规定相关参数,并对此参数进行验证 2.对清洁SOP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清洁操作 采用干燥洁净的抹布擦干清洁后的设备 1.使用易挥发无残留的75%的乙醇、5%石碳酸、3%过氧化氢溶液、3%来苏尔溶液作为消毒剂 2.对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测 1.清洁SOP作详细规定是擦拭消毒还是喷雾消毒 2.消毒后自然干燥(晾干) 3.对清洁SOP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操作过程 取样尽量选取最难清洁部位即设备最差区域 加强取样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无 无 2 清洗 清洁剂的温度、用量、清洁方法、清洁次数、清洁顺序的选择等不合适 没有相应的干燥设施或干燥设施不能有效的干燥清洁后的设备(部件) 消毒剂的选择不合适 残留物和微生物超标,污染下批产品 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 1.不能有效消毒,导致微生物超标 2.消毒剂残留超标 3.消毒剂残留量无法检测 微生物超标 5 3 3 45 4 2 2 16 5 2 2 20 消毒操作方式不合适 5 3 3 45 未选择到最难清洁的部位取样 取样人员未按SOP操作 供试品未能代表取样部位所有残留物 验证结果不能反映按清洁SOP执行后的清洁效果 验证结果不能反映按清洁SOP执行后的清洁效果 验证结果不能反映按清洁SOP执行后的清洁效果 5 2 1 10 5 2 2 20 5 3 3 45 3 取样 4 检测 残留物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不合理 检验结果合格,但实际设备上仍有超过限度的5 3 3 45 残留;或者非人为因素造成检验结果不合格,实际合格 检验人员未按检验方法操作 检验结果合格,但是实际设备上仍有超过限度5 1 2 10 的残留 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 风险评估后对高风险项目建议采取的措施: 公用设备清洁和清洁验证高风险项目建议采取措施 序号 风险源 风险发生模式 1 设备 按清洁SOP操作,难清洁部位清洁不彻底 清洁剂选择不合适 RPN 建议采取的措施 36 45 1.设备清洁SOP中规定难清洁部位的清洁步骤 2.通过清洁验证确认清洁SOP的有效性 不使用清洁剂,使用饮用水和纯化水,手工进行清洁,对清洁结果进行验证 1.清洁SOP中规定各项参数,并对活性物质和微生物的残留进行验证 2.对清洁SOP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清洁操作 1.清洁SOP作详细规定是擦拭消毒还是喷雾消毒 2.消毒后自然干燥(晾干) 3.对清洁SOP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操作过程 4.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取样回收率进行验证 对残留物检验、分析方法、微生物检验、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清洗剂的温度、用量、清洁方法、清洁次数、清洁顺序的选择等不合适 45 2 清洗 消毒操作方式不合适 45 3 4 取样 检测 供试品未能代表取样部位所有残留物 残留物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不合理 45 45 高风险项目采取措施后的重新定级:
公用设备清洁和清洁验证高风险项目采取措施后风险降低 序号 1 风险源 风险发生模式 按清洁SOP操作,难清洁部位清洁不彻底 清洁剂选择不合适 清洁剂的温度、用量、清洁方法、清洁次数、清洁顺序的选择等不合适 消毒操作方式不合适 S O D 整改 改进措施 前RPN 4 3 3 36 5 3 3 45 5 3 3 45 1.设备清洁SOP中规定难清洁部位的清洁步骤 2.通过清洁验证确认清洁SOP的有效性 不使用清洁剂,使用饮用水和纯化水,手工进行清洁,对清洁结果进行验证 1.清洁SOP中规定各项参数,并对活性物质和微生物的残留进行验证 2.对清洁SOP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清洁操作 1.清洁SOP作详细规定是擦拭消毒还是喷雾消毒 2.消毒后自然干燥(晾干) 3.对清洁SOP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检查操作过程 S O D 整改后RPN 4 2 1 8 3 2 2 12 3 1 2 6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否 否 否 设备 2 清洗 5 3 3 45 4 1 2 8 否 4.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3 取样 供试品未能代表取样部位所有残留物 5 3 3 45 取样回收率验证 4 2 1 8 否 产品 设备 GF-300A高效万能粉碎机 YFS-400抛SHK-220A湿法混合颗粒机 YK160B摇摆式颗粒机 CH-200槽型混合机 GF-60沸腾干燥机 HDJ-400多向运动混合机 ZP-35D旋转式压片机 DPP-250DⅡ型自动泡罩包装机(4) 射式分筛机 4 检测 残留物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不合理 5 3 3 45 对残留物检验、分析方法、微生物检验、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4 2 1 8 否 5.本次风险评估结论:
影响清洁验证效果的主要高风险点存在于人员操作、检验、分析方法的确定等。在清洁验证中应作为检查监控的重点,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点,在验证方案及报告中检查记录。
对所有已知的风险均应采取针对性的CAPA措施:硬件方面,通过设备调试优化、加强维护保养来杜绝风险的发生;软件方面,通过参照相关指南、标准等来科学制定检验标准,系统制订相关SMP和SOP、加强人员培训和检查监控,以降低清洁验证中的风险。 附件1产品生产流程及设备使用情况:
产品生产流程及设备使用情况
阿司匹林缓释片 布洛伪麻缓释片 复方氨酚烷胺片 小儿氨酚黄那敏片 诺氟沙星胶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表示使用该设备
,“×”表示不使用该设备
√ × × √ √ √ √ × √ × × ×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