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地理基础过关

高三地理基础过关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3:37:42

72.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形成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所以环境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

73. 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74. 循换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75. 区域地理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按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行政区/流域,有的区域界线是过渡的,如干湿区/自然带/农业区/文化区。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我国的流域可以划分为外流区,内流区。外流区又可化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等。

76. 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例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农业生长期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者热量条件/纬度位置/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的高低差异,主要是两者土地条件差异和人口密度差异造成的。

13

77.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在开发的初期是人们交通的阻隔,随经济的发展,其为区域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78.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是指RS,GPS,GIS,根据卫星云图判断台风将要影响的地区是综合利用了RS和GIS技术。

79.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80.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引起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另一方面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包括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对策与措施有。

81.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上游林区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的行道树的作用是吸烟防尘,吸收噪音,美化环境。此外森林还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82. 亚马孙雨林重要分布规律是南北纬10度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雨林的集中分布区。雨林的作用突出表现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而这又正是最易被人类破坏的部分。这反映了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14

83. 引发破坏雨林的开发活动的主要背景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面对雨林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雨林放在第一位。

84. 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85.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就全国范围来看,对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存在挑战的能源工程有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和核电站。

86.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主要有扩大煤炭开采,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和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省有利的一面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运输压力,不利的一面是引起环境污染。

87. 长江流域水能丰富的流域条件有:流域气候湿润,降水充沛;上中游地势落差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88. 欧洲内河航运量大的条件有:降水丰富稳定,水网稠密,水位变化小;多平原,水流平缓,和流通里程长;地势起伏小,大河之间有运河相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89. 田纳西河以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实现统一开发和管理。

15

90.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的关系是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91.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国际背景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调整,有利的国内条件有对外开放政策,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沿海分布,毗邻港澳。

9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第一个阶段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该产业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第二阶段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其原因有,国内政策优势不明显 ,工资水平升高,国外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的发展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93. 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力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条件是多种地形适宜发展多种经营,有利的土壤条件黑土肥沃,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工业发达、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和人口密度低,商品率高。

94.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平原地区发展耕作农业,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发展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突出的特点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95. 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农业生态退化,如?和环境污染其主要原因有人口激增和土地不合理的利用。要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各区域发展的重点不同,以平原区农业为例,其发展重点是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16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三地理基础过关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72.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形成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所以环境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 73. 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74. 循换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75. 区域地理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