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梅园新村之行(教案)
梅园新村之行
[教学目的]
通过本文的教学,了解、掌握访问记的结构和写法,学习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领会周恩来肩负党的重托,在险恶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 [教学设计]
以讲授法、问题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本学期我们学习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提起他,中国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他为新中国的建立鞠躬尽瘁,他待人谦虚,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是最彻底的“无产者”,一生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在他逝世后,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当时的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正患眼病准备做手术,得知他逝世的消息,金日成通知医疗组延期再做手术,因为做眼病手术是不能流泪的,否则容易感染。 他是谁呢?
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幻灯:周恩来照片)
今天,我们就跟着跟着郭沫若来一睹这位伟人的风采。
梅园新村之行 (课件题目)
二、作者简介
(学生先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幻灯图片: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为其笔名。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作和历史剧影响最大,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诗人郭沫若:(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其代表作是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他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
1
念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凤凰涅磐》和《炉中煤》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郭沫若是一个重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女神》中的许多诗歌,都塑造了一个强烈追求个性解放并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抒情形象。继《女神》之后,又有《星空》和《前茅》两本诗集出版。
作为剧作家的郭沫若: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六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写作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梅园新村在南京。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谈、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一面与共产党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内战步步升级。为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跟国民党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在周恩来的协助下进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终于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双十协定”,并召开了由全国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幻灯:重庆谈判)这一年,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了便于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斗争,周恩来率代表团也迁往南京,住在梅园新村30号。(幻灯:梅园新村全境)国民党当局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周围设立了许多特务机关,并布置大批特务跟踪盯梢。周恩来身处险恶环境,不顾个人安危,坚定沉着,忘我地工作着。
抗战期间,郭沫若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对周恩来十分熟悉和敬佩,在南京时,他是梅园新村的常客。《梅园新村之行》就是他根据自己和周恩来一次短暂会见的印象写成的,文章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时的生活情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四、学习要点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有二个目的,一是认识周恩来同志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缅怀伟人,二是学习、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先来了解一些人物描写的写作知识。 (阅读单元训练目标及第五册中相关内容)
文章是通过叙述、描写人物的经历和活动场景来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人常用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那么这篇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刻画周恩来的形象的呢?
五、课文研析
(一)学生研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题目是《梅园新村之行》,“之行”就点明了这篇文章的文体——访问记。
2
那么作为访问记,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呢?
2、本文是写人的文章,又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周恩来的形象的呢? (二)师生互动,解析文章
1、理清结构
全文是按照“去访问”、“访问中”、“访问后”的顺序安排文章的条理和结构,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去访问”:写去梅园新村路上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5—12段),“访问中”:写梅园新村的环境、周公馆的景物及其主人。 第三部分(第13段),“访问后”:写离开梅园新村
2、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①外部环境:
问题:找出梅园新村距离国民政府附近的语句 “梅园新村也在国府路上”、“走不好远”。
(补充:梅园新村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上,原国民政府总统府以西100米处)(幻灯照片:国民政府大门)。
问题:找出周围特务机关林立的语句
“听说特种任务的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幻灯照片:国民党特务用来监视中共代表团的窗口)
本句是比喻、反复两种辞格的兼用:用“狼犬”比喻国民党特务,三个“眼睛”是连续的反复,活画出国民党特务虎视眈眈的样子,说明了周恩来处境的危险与恶劣。
问题:这些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对突出周恩来有什么作用? 说明周恩来正是在敌人心脏里同敌人斗争,足见斗争环境的险恶。
②内部环境:
问题一:找出并阅读描写内部环境的文字 课文第7、9小节。
(投影照片:梅园新村的内部环境一组照片)
问题二:内部环境主要写什么,突出了什么?
主要写客厅,突出小圆桌上一盆雨花台的文石,用文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象征主人的精神。
(投影照片:一组室内环境照片)
3
理解:这里作者是以石喻人。“宁静”,赞颂了周恩来稳健从容的态度;“明朗”,称颂他鲜明的原则立场;“坚实”。赞誉他万难不屈的精神;“无我”,歌颂他磊落无私的胸怀。
问题三:如何理解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
“绿洲”是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它象征生命的存在。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的中心南京,到处都是一片肃杀,一片荒芜,只有梅园新村30号才给人带来生机。它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的希望所在,是万众瞩目的地方。这里是用“绿洲”比喻梅园新村30号。
总结: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者在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格时,采取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它比正面叙写更有感染力,同时也是具体写作实际的需要,符合文章写作的逻辑。
能力拓展
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2)正面描写——肖像描写
问题一:找出文章正面描写周恩来的语句,并说明其作用
“恩来先生比起重庆时瘦了,大约因为过于忙碌,没有理发的闲暇吧,稍嫌长的头发因为过于愈见显得他的脸色苍白。”
(投影照片:周恩来) 作用:表现主人公废寝忘食、日夜工作的辛劳以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 “轩昂的眉宇,炯炯的眼光,清朗的谈吐,依然是那样的有神”
(投影照片:周恩来) 作用:表现主人公在繁剧的事务面前,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3、学习本文叙述、描写、议论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文除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议论表达方式。
问题:学生找出议论的语句并思考有关含义。
课文中对国府门前石狮子的评论,对铁路就在国府墙下的评论,都蕴含着对国民党政权的讽刺与批评。
写周公馆庭院大动土木的情景,由此而尖锐地批评那些“专爱讲体统的先生们”,“让这篇粗杂的草稿老是不成体统”,“把所有的兴趣集中在内战的赌博上”,这些议论,既揭露了国民党政权的实质,也反衬了周公馆及其主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的处理是最难处的,责任那么重大,事务那么繁剧,环境又那么拂逆。”周恩来身在国统区的心脏,面对表面和谈暗地里却调兵遣将挑起内战的谈判对手,“境遇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