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路工程测量技术毕业论文设计
大。因此,各等级的三角高程测量必须限制一次传递高程的距离。三角高程测量路线的总长原则上可参照同等级的水准测量路线的长度。但考虑到大气折光误差多少具有系统误差的性质,所以,三角高程测量路线不宜过长,并尽可能组成闭合多边形,以进行高差闭合差检核。《规范》规定,四等三角高程应起讫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五等三角高程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的水准高程点上,其边长均不应超过lkm,边数不应超过6条。当边长小于0.5km或单纯作高程控制时,边数可增加一倍。 由于三角高程测量和平面控制测量必须精确测定距离和竖直角,因此,结合平面控制测量的导线布设,同时建立平面与高程控制网是经济、合理的。
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放样已知高程的操作步骤基本和水准测量的方法相同,具体操作如下:
(1)将仪器(经纬仪和测距仪或全站仪)安置于已知高程点A上,量取仪器高;
(2)在待测高程点B上立棱镜,量取觇标高;
(3)测出A点与B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仪器视线的倾角,按公式为地球和大气的改正数),并于已知高程进行比较;
(4)改变觇标高,重复第(3)部,直至,即放样完成。
1.3.4: 已知点的放样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全站仪法。放样时,应根据控制网的形式、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地形条件以及放样精度,合理选用适当的测设方法。
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指在建立的极坐标系中,通过待测点的极径和极角,也就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经纬仪配合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
在施工现场通常是以导线边、施工基线或建筑物的主轴线为极轴;以某一个已在现场标定出来的点位极点。放样时先根据待测点的坐标和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待测点到极点的水平距离D(极径)和极点到待测点方向的坐标方位角,再根据方位角求算出水平角(极角),然后由D和进行点的放样,在这里D和称为放样数据。
如图1-4-6所示,A、B为地面上已有的控制点,其坐标分别为、和、;欲
测设P点,其设计坐标为、。则:
D?
yP?yAxP?xA??(xP?xA)2?(yP?yA)2
sin?APcos?AP其中:
?AB?arctanyB?yA?y?arctanAB 图1-4-6
xB?xA?xAB ?AP?arctanyP?yA?y?arctanAP
xP?xA?xAP测设时,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先测设出角,得AP方向线。在此方向线上测设水平距离D,即得到P点。
2)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当施工现场已建立互相垂直的基线或方格网时,可采用此法。
如图1-4-7所示,OA、OB为两条互相垂直的基线, 待测的轴线与基线平行。这吋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 的M点和Q点的坐标,用直角坐标法将构造物的四 个角点测设于实地。
首先在O点安置经纬仪,瞄准A点,由O点起沿 视线方向测设距离15m定出点,由点继续向前
测设距离35m定出点;然后在点安置经纬仪,瞄准 图1-4-7
向左测设90°角,沿此方向从点起测设距离25m 定出M点,再向前测设距离20m定出P点。将经纬仪安置于点同法测设出N点和Q点。最后应检查构造物的四角是否等于90°,各边长度是否等于设计长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可。
上述方法计算简单、施测方便,测设点位的精度较高,应用较为广泛。
3)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又称方向线交会法。它适用于待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远或量距较为困难的地方。
如图1-4-8所示,A、B、C为控制点,P为待测设点。测设时,先根据P点的设计坐标及控制点A、B、C三点的坐标反算出交会角β1、γ1、β2、γ2 。在A、B、C三个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测设β1、γ1、β2、γ2 各角。
并且分别沿方向线AP、BP、CP ,在P点附近各插两根测钎,并分别用细线相连,其交点即为P点的位置。
由于测设误差的存在,若三条方向线不交于一点时,会出现一个很小的三角形,称为示误三角形。对于示误三角形的边长在允许范围内时,可取其重心作为P点的点位。如超限,则应重新交会。
图 1-4-8 图1-4-9
4)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是根据两段已知的距离交会出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此法适用于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整尺的长度,且便于量距的地方。在施工中细部的测设常用此法。
如图1-4-9所示,先根据控制点A、B的坐标及P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测设距离D1和D2。测设时,用钢尺分别从控制点A、B量取距离D1、D2后,其交点即为P点的平面位置。
5)全站仪法
目前由于全站仪能适合各类地形情况,而且精度高,操作简便,在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采用全站仪测设时,将全站仪置于测设模式,向全站仪输入测设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再输入待测设点的坐标。准备工作完成后,用望远镜照准棱镜,按相应的功能键,即可立即显示当前棱镜位置与待测设点的坐标差。根据坐标差值,移动棱镜的位置,直至坐标差为零,这时所对应的位置就是待测设点的位置。
第二章 道路施工测量任务和步骤
第一节 道路测量的基本任务
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公路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公路的新建和改建,测量工作必须先行。公路施工测量所担负的任务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图纸和施工现场
设计图纸主要有路线平面图、纵横断面图和附属构筑物等。在明了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应勘察施工现场,找出各交点桩(定义:
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JD来表示。)、转点桩(转点 ZD的测设: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测设一些供放线、交点、测角、量距时照准之用的点。分为: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里程桩和水准点的位置,必要时应实测校核,为施工测量做好充分准备。
2.公路中心线复测
公路中心线定测以后,一般情况不能立即施工,在这段时间内,部分标桩可能丢失或者被移动。因此,施工前必须进行一次复测工作,以恢复公路中心线的位置。 3.测设施工控制桩
由于中心线上的各桩位,在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者被掩埋,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需要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道路上一般都是先布设道路中桩,按中桩放线挖填方做好路床,然后按中桩向两侧依据设计要求的路宽垂直布设“腰桩”,在腰桩上测好路中油面高程后,两侧腰桩拉线来控制道路各层结构的标高)。 4.水准路线复测
水准路线是公路施工的高程控制基础,在施工前必须对水准路线进行复测。如有水准点遭破坏应进行恢复。为了施工引测高程方便,应适度加设临时水准点。加密的水准点应尽量设在桥涵和其他构筑物附近,易于保存、使用方便的地方。
5.路基边坡桩的放样
路基放样主要是测设路基施工零点和路基横断面边坡桩(即路基的坡脚桩和路堑的坡顶桩)。 6.路面的放样
路基施工后,为便于铺筑路面,要进行路槽的放样。在已恢复的路线中线的百米桩、十米桩上,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各桩的路基设计高,然后放样出铺筑路面的标高。路面铺筑还应根据设计的路拱(路拱坡度主要是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路面越粗糙,要求路拱坡度越大。但路拱坡度过大对行车不利,故路拱坡度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六、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因其路基宽度大,路拱平缓不利横向排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宜采用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