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胡蕊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自2003年以来持续“双降”,然而,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从原先的“双降”逆转为“双升”且持续至今,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不良贷款问题。而银行不良贷款率是显示银行经营质量和一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深入探究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以及适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减少银行不良贷款、促进金融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债转股 一、引言
根据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银行业监管统计指标季度情况表》和《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的数据,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21个季度上升,从2011年的3379亿元上涨至14939亿元。长此以往,不仅会威胁银行的正常经营,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述 (一)不良贷款概念界定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经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1]2007年4月,银监会制定并下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将贷款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二)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其主要业务,但如果发放出去的部分贷款无法顺利收回,就会无法避免地演变成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导致银行资产损失、预期收益减少、负债能力下降,而且还会通过降低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直接削弱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危害金融稳定。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