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总工技术交底 - 图文
③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将路基面作成向外4%的横向排水坡,对凹凸不平处应以不低于C25混凝土填平后修筑混凝土支承层。
(3)无砟轨道基床范围内需要地基处理时,应保证路基面至桩顶不小于2.7m的换填厚度。
(4)无砟轨道基床底层换填厚度不一致时,设纵向长度不小于10m的厚度渐变过渡段。
(5)路肩防护:在电缆槽外侧路肩处设C25混凝土预制块护肩,并在表面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5、路堤基底处理原则
(1)岗地及丘坡地段根据地表植被情况,挖除表层0.3~0.5m厚表土,换填A、B组填料或改良土。
(2)对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谷地路堤地段,应清除表层种植土(一般0.5m左右),路堤底部浸水影响范围换填渗水性填料,并设宽度不小于1m的抬高式护道护脚。
(3)对水塘地段路堤应采取排水疏干或围堰抽水后,清除塘底淤泥再填筑路堤,塘埂标高以下填筑渗水性填料。
(4)路堤地基处于倾斜地段(包括路堑与路堤衔接处、路基横断面、桥路过渡段纵向及横向坡度大于1:10等):当地面横坡为1:10~1:2.5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大于0.6m、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0m,台阶底应有2~4%向外倾斜的坡度;当地面横坡等于或陡于1:2.5的地段时应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有条件时,地面应尽量整平,以保证路基纵横断面的沉降均匀。
(5)当地基表层厚度分布小于2m的为人工填土、松软土等松散土层时,根据沉降分析不需深层处理措施时,应挖除换填A、B组填料,否则应进行加固处理。
(6)当路堤基底存在压缩性较大的地基土,经沉降估算分析,当工后沉降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用挖除换填、复合地基(+堆载预压)或其他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地基加固。
(7)路堤基底在清除表土或人工填土后,对未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础处理的路堤基底,采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冲击压实。
6、低矮路堤
(1)一般路堤基床:路堤填高大于或等于基床厚度,基床结构按上述进行设置。
(2)对于路堤填高小于基床厚度的低矮路基,若基床范围内的地基夹有Ps<1.5MPa或σ0<0.18MPa的土层或松软土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① 当基床以下为浅层松软土时,一般采用挖除软弱土层,换填渗水土或A、B组填料填筑进行处理,中心填高+换填厚度应不小于基床厚度。
② 当基床以下存在较深松软土时,采用复合地基处理,且中心填高+换填厚度应不小于基床厚度。
(3)对于路堤填高小于基床厚度的低矮路基,若基床范围内的地基无夹有Ps<1.5MPa或σ0<0.18MPa的土层或松软土层时,按表8进行换填。
表8低矮路堤基床处理措施一览表 基床底层 线 别 路堤填高 地基条件 换填厚度 处理措施 清除凹凸不平处,采用弱风化硬质岩(花岗岩、石英砂岩、C25砼填平至最小填筑玄武岩、片麻岩、熔结凝灰岩、大路基面标高,厚度理岩、白云岩、灰岩等) 其上直接施0.2m。 做支承层或底座 填高<无砟轨道 换填A、B组0.4m 强~弱风化的不易风化软质岩(砂填料,当填料中心填高岩类、板岩、石英片岩等)、强风满足要求时,+换填厚化硬质岩(花岗岩、石英砂岩、玄可就地翻挖度≥0.9m 武岩、片麻岩、熔结凝灰岩等) 压实 弱风化的易风化软质岩(泥质砂岩中心填高换填A、B组类、页岩、云母片岩类等)、强风+换填厚填料 化的不易风化软质岩(砂岩类、板度≥1.4m
线 别 路堤填高 地基条件 基床底层 处理措施 换填厚度 岩、石英片岩等)、强风化灰岩等可溶岩 一般土质地层、碎石类土、砂类土、换填A、B组中心填高全风化岩层、强~弱风化的易风化填料或改良+换填厚软质岩(第三系~白垩系泥质岩土 度≥1.9m 类) 换填A、B组中心填高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 填料或改良+换填厚土 度≥2.7m 清除凹凸不平处,采用弱风化硬质岩(花岗岩、长石石英C25砼填平, 砂岩、玄武岩、片麻岩、大理岩、其上直接填白云岩、灰岩等) 筑级配碎石或C25砼 换填A、B组强~弱风化的不易风化软质岩(砂填料,当填料基床底层岩类、板岩、石英片岩等)、强风满足要求时,换填厚度化硬质岩(花岗岩、长石石英砂岩、可就地翻挖≥0.5m 玄武岩、片麻岩等) 压实 0.4m≤填弱风化的易风化软质岩(泥质砂岩高<2.7m 类、页岩、云母片岩类等)、强风基床底层换填A、B组化的不易风化软质岩(砂岩类、板换填厚度填料 岩、石英片岩等)、强风化灰岩等≥1.0m 可溶岩 一般土质地层、碎石类土、砂类土、换填A、B组基床底层全风化岩层、强~弱风化的易风化填料或改良换填厚度软质岩(第三系~白垩系泥质岩土 ≥1.5m 类) 换填A、B组基床底层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 填料或改良换填厚度土 ≥2.3m 注:路堤换填厚度不小于表列值,同时原地面向下换填厚度不小于0.5m。 7、变形控制要求 (1)地基条件要求
无砟轨道路基除基岩和粗粒土外,均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
表9 路堤地基技术条件
地层 地基条件 基岩 无条件 碎、卵、砾石类 无条件 砂类土 Ps≥5MPa或N63.5≥10,且无地震液化可能 粉 土 Ps>3.0MPa或〔σ〕≥150kPa 黏性土 Ps>1.2MPa或〔σ〕≥150kPa 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2)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无砟轨道路基所有土质地基(含全风化岩质地基)均需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允许的工后沉降为30mm:
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应满足表表10的要求:
表10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
线路等级 及轨道类型 工后沉降标准 过渡段沉降速率 差异沉(mm/年) 降折角 无过渡段差砟350km/h 一般情况下工后沉降不宜?15mm 异沉降≤<1/1000 轨5mm 道 对于客运专线而言,在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小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继续观测或者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8、填料设计 (1)填料采用原则
合福客专路基基床底层选用A、B组填料和改良土;基床以下填料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砾石类填料,选用C组细粒土需改良后填筑。沿线主要出露岩性及填料分组如表11。
表11填 料 分 组 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