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9钻井队副司钻岗位HSE应知应会试题363
A:地层压力; B:油层压力; C:气层压力 D:油气层压力。 6、起钻过程中主要产生(B),它使井底压力降低。 A:激动压力; B:抽吸压力;C:波动压力 D:静液压力。 7、静液柱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液柱垂高和(C),与截面积和液柱形状无关。
A:形状; B:体积; C:液柱密度 D:井斜。
8、起钻中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向井内灌满(A),并作好记录、校核,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A:钻井液; B:清水; C:压井液 D:加重钻井液。 9、下钻过程中主要产生(A),它使井底压力增加,其值过大会导致井漏。
A:激动压力; B:抽吸压力; C:液柱压力 D:波动压力。 10、世界上最常见的异常高压地层是(B)。 A:碳酸盐地层; B:欠压实的页岩地层; C:衰竭的砂岩地层 D:裂缝性地层。
11、观察到钻速突快或放空,司钻应采取(B)措施。
A:增加泵压; B:溢流检测; C:继续钻进 D:快速钻进。 12、液压防喷器的公称通径指液压防喷器能通过的(B)的外径。 A:最小钻具; B:最大钻具; C:合适尺寸钻具。 13、SY/T5964—2006中规定防喷器控制压力一般为(C)MPa。 A:7; B:21; C:10.5 D:35。
14、闸板防喷器封闭井口要同时有(C)密封起作用,才能达到有效
的密封。
A:五处; B:三处; C:四处 D:六处。
15、钻进时半封闸板的尺寸应与所用(B)本体尺寸相对应。 A:钻铤; B:钻杆; C:套管 D:油管。
16、打开闸板时,要首先想到(A),打开闸板后首先要想到是否开启到位。
A:是否解锁; B:是否有液压; C:换向阀位置。 17、搬起放在地上的重物时应采取(B)姿势。
A:直腿弓腰; B:曲腿挺胸; C:曲腿弯腰; D:习惯的姿势。 18、钻头进入钻头盒子时应(D)。 A:单人搬入; B:两人配合抬入;
C:三人配合抬入; D:使用钻头提升护丝吊入。
19、当提升短节在井口钻铤上人力旋扣过程中操作人员双手应位于提升短节(A)。
A:本体两侧; B:公扣两侧; C:握住母扣;D:任意位置。 20、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病人气道完全阻塞时的表现(D) A:面色灰暗、青紫; B: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 C:昏迷倒地; D:剧烈的咳嗽。 21、吊装作业过程中吊车应(B)起吊重物。
A:斜拉; B:垂直; C:在偏左位置; D:在偏后位置。 22、吊装作业过程中吊车应使用(D)根钢丝绳挂在吊物(D)角起吊重物。
A:1,2; B:2,4; C:3,3; D:4,4。
23、吊装作业,被吊重物从卡车(C)上方通过属于严重违章行为。 A:尾部; B:侧面; C:驾驶室; D:车厢。
24、吊装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使用(D)就位被吊设备设施。 A:手; B:木杆; C:脚; D:牵引绳。
25、吊装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在挂绳套时手心应向(A)。 A:内; B:外; C:内外都可。
26、钻进时若发现泵压下降(B),地面检查不出原因时,要果断起钻,检查钻具。
A:0.5MPa; B:1MPa; C:1.5MPa;
D:2MPa。
27、起钻中,若(B)则会出现摩擦阻力较大,连续遇卡;环空钻井液随钻具一起上行;钻具内液面逐渐下降,被抽空;转盘卸螺纹困难,打倒车严重。
A:井塌;B:拔活塞;C:钻头泥包;D:井下落物。
28、起钻中若是键槽卡钻则要采用(D)等方法,破掉键槽后再起出钻具。
A:调整钻井液性能;B:开泵循环;C:硬拔硬起;D:倒划眼。 29、固井施工中,替钻井液后期,泵压(A),当胶塞坐在生铁圈上时,泵压突然升高。
A:逐渐升高;B:逐渐下降;C:保持不变;D:迅速升高。 30、上卸螺纹时,内外钳之间的夹角在(C)范围内。
A:30°~45°; B:45°~60°; C:45°~90°; D:90°~135°。
31、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B)、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A、消防环境 B、消防设施 C、公共设施 D、公共财产
32、高温作业时的保健措施不包括(A)。 A:防蚊虫措施; B:医疗防护工作; C:劳动保护措施; D:隔热通风措施。
33、若触电者伤势较轻时,最好的急救方法是(A),并密切观察。 A:安静休息; B:人工呼吸; C:注强心剂; D:喝水。 34、在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急救时,要让触电者仰卧,头部(C)。 A:侧向;
B:前倾;
C:后仰;
D:向上。
35、病人唇部严重受伤时,人工呼吸的方法是(B)
A:口对口人工吹气; B:口对鼻人工吹气; C:口对口鼻人工吹气; D:心脏按压。
36、成年人心脏按压时的按压力度是病人胸骨下压(D)厘米 A:1-2; B:2-3; C:3-4; D:4-5。
37、采用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时,挤压不要用力过猛、过大,每分钟挤压(C)左右。 A:20次;
B:30次;
C:70次;
D:90次。
38、对外伤伤员的伤口进行现场处理后,通常还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并打防(C)针。
A:狂犬病;B:百日咳;C:破伤风;D:肝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