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6 上海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
预赛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1小时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K-39 Fe-56
Co-59 Cu-64 Zn-65 Pd-106 Ag-108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属于新能源的是
A.化石燃料 B.风能 C.核能 D.潮汐能
2、某同学定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一定存在错误的是
A. 肥皂水:6 B. 食醋:3 C. 柠檬汁:3 D. 自来水:6 3、上海市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中,与促进空气质量的提高无关的是 A. 外环内禁放烟花 B. 空气污染红色预警时,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C.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 本市行驶的机车、船不得排放明显可见的黑烟
4、科学合理的膳食,使人身体中各种元素形成“收支平衡”,以保障健康。某些元素缺乏所导的健康问题,分析错误的是
A. Ca:佝偻病 B. I:甲状腺肿 C. F:龋齿 D. Zn:帕金森综合征 5、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不锈钢保温杯 B. 手机塑料外壳 C. 陶瓷花盆 D. 真丝围巾 6、某品牌化标签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化肥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
B. 该化肥是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 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
D. 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
7、下列方法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 通入二氧化碳 B.滴加碳酸钠 C.放入CaO D.放入KNO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红磷和白磷的转化 B.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
D. 灼烧石灰石时火焰呈砖红色可能是其中的C元素造成的 9、下列实验数据读取正确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8.2ml水 B.用电子天平(精度:0.1g)称取50g食盐 C.用胶头滴管取1.0ml水 D.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5.6
10、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A.配置5%的稀硫酸溶液 B.除去悬浮于河水中的不溶物 C.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 D.用量筒量取50ml水 11、关于化学反应“甲+乙→丙+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B.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有一种物质是碱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若丙、丁为盐和水,则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1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气量相同的是( ) A.C6H6和C5H 10 B.C4H8和C5H10
第1页,共7页
C.C4H8和C6H 6 D.C6H6和C6H12O6
13、右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是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物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14、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A.强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涂硼酸溶液中和 B.用玻璃棒将石碱研磨成粉末 C.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D.进行化学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
15、右图为物质W(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含物质W的两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N中的溶质质量
B.将N蒸发部分水可得到与M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
。
C.向N中加入(b-a)克W后降低温度至t2 C,得到饱和溶液
。。
D.将M降温至t1C再升温至t3C,得到溶液N
16、A、B、C、D四个试管中分别盛有无色待测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17、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氮气、氯化氢、一氧化碳中一种或几种。将上述气体样品依次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灼热的氧化铜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室温),气体体积均无明显变化,但氧化铜部分变红。再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体积减小但仍有少量气体剩余。则该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A、N2、HCl、CO B、N2、CO
C、一定有N2、CO,可能有HCl D、一定有CO,可能有N2和HCl
18、物质M和N反应生成X和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aM+bN → cX+dY,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c+d
B、取M与N各w g,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大于2w g C、参加反应的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X和Y的质量比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中的一种
实验 放入镁带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颜色反应 滴加氯化钡 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现象 剧烈反应,是关口有白雾 火焰呈黄色 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结论 原溶液为浓盐酸 原溶液中含有Na元素,无钾元素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的物质或硝酸根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第2页,共7页
19、为获得单质钯,进行如下实验:①取100 g 17.7%的PdCl2溶液,加入10.0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到钯和铁的混合物15.0 g。②将①中所得固体金属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仍有10.6 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动性Fe > (H) > Pd B.①中生成了Pd和FeCl3
C.实验①剩余的溶液的质量为95 g D.实验①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7 g 20、将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B、铁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锌有剩余 C、两个反应所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相同 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给1分,选错1个该小题不给分) 21、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发生变化 B、原子核一定不发生变化 C: 元素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发生变化
22、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若改为该原子质量的1/24为标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二氧化碳的式量
C、6.02×1023个H2分子的质量 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24、
A、该装置有助于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该装置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该装置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的PM2.5 D、NO2是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24、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NaCl NaHCO3 0 35.7 6.9 10 35.8 8.2 20 30 36.0 36.3 9.6 11.1 第3页,共7页
Na2CO3 A、三种物质都易溶于水
7.0 12.5 21.5 38.8 B、不存在等浓度的NaC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
C、除去NaHCO3中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0~30℃之间,NaCl饱和溶液与NaH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25.如图所示,若先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甲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到烧杯乙中,气球又明显鼓起,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试验,能够观察到上述现象的是 选项 A B C D 试管甲 双氧水 稀盐酸 稀硫酸 稀氢氧化钠溶液 烧杯甲 二氧化锰 镁 碳酸钠 稀盐酸 试管乙 水 盐酸 盐酸 水 烧杯乙 氢氧化钠固体 碳酸钠 氢氧化钠固体 生石灰 下图是某小组设计的用粗盐(杂质为泥沙、硫酸镁、硫酸钙)制备氯化钠晶体的流程,请完成26~28题
26.完成“步骤I”不需要的行为或操作是 A.称量粗盐的质量 B.量取一定量的水 C.查阅氯化钠的溶解度 D.充分溶解后,过滤 27.对于“步骤II”的分析错误的是
A.加入的试剂应足量或过量 B.可依次加入氢氧化钡、碳酸钠 C.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四种溶质 D.发生若干个复分解反应 28.对于“步骤III”和“步骤 IV”的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的盐酸一定不能过量 B.III中只发生中和反应 C.操作IV是蒸发结晶
D.若不考虑损失,理论上最终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29.mg氧化铜放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会儿CO,再加热,当大部分固体变为红色铜时停止加热并停止通CO.在空气中将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ng.在实验中共用去agCO,生成bgCO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n/64=m/80 B.m-n/16=b/44 C.a/28>b/44D.a>4/5 m 30.右图是实验值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2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好 B.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第4页,共7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