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论语》复习题目
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
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4分)
15、《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3分)
16、《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
- 5 -
17、《论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18、阅读《论语》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下面《论语》名句是对教学的认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和启发。(4分) 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2.有教无类。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9、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
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为什么?(2分)
20、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 6 -
21、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4分,60字左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2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第一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二则: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第三则: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第四则: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第五则: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
- 7 -
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之厄②》)
注释: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②陈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上述文字,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⑴读经典,应该读出对现代的启示意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在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不动摇追求,这十分难得,而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还能从中读出对今天有益的启示来,你能列举一条吗?(2分)
⑵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2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4分)
w.w.w.k.s.5.u.c.o.m 2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 《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 8 -
27、下面关于《论语》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成书于春秋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由于《论语》以孔子等人的语录为主,而说话人言谈往往有特定的对象、语境,所以,《论语》中对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这反映了他们的言谈在总的精神上的不同。
C孔子在《论语》中给“仁”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还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
D对于怎样才能达到“仁者爱人”思想中的“仁”,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28、下面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B《先进》篇中有一章,子路和冉有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但是孔子给予两人的回答却不同。这是因为孔子认为子路性格退缩,所以就给他激励;而冉有勇于作为,所以孔子就让他有所节制。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体现。
C孔子希望建设的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他认为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法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用道德去引导,用政令和礼节同时治理,而不应该用刑法去整顿。 D“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流传毫不夸张地从侧面反映出《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 9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