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两首古诗。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情境诵读,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古诗积累
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说说你们都认识哪些大诗人?背一首他的诗给大家听听,好吗?
师:大家兴致这么高,现在我们来玩个跟诗有关的游戏好不好?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想挑战么?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1、读课题,解诗题。
师:现在正值四月,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在这样的季节里,一切都跃跃欲试地生长着,在你们的眼中,四月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学们有看到的,也有听到的,在我们的想象下,四月这两个简简单
单的字顿时就鲜活起来,这就是想象的力量。宋代有位诗人也在这样的四月走进了乡村,写下了他眼中的乡村四月。这正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齐读课题——乡村四月 2、简介诗人。
师:这里的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正是江南一带春耕时节。它的作者宋朝的翁卷。翁卷很有才华,(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有一回,他偶然看到四月的乡间,人们一片繁忙的生活景象,感到亲切自然,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也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师:在翁卷的眼中,乡村四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文108页,亮开你的嗓子,自由读诗,读准生字和多音字,把诗读顺口!(板:读准音) (1)指名读诗,学生评价。
(2)师正音。重点指导多音字“了”。多音字可以根据字的意思来区分读音,当做结束这个意思的时候,就取liao这个读音。 (3)指导写字。
2、合作读诗,感受诗歌节奏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诗跟音乐一样,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仔细听、老师读到哪里会稍作停顿?
师:听出来了吗?对,七言绝句讲究前四后三的节律。在书上画一画节奏,按照这种节奏自己练习多读几遍,一会和老师比比看。 形式多样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1)自由练读。(2)同桌合作读。(3)男女生合作读。(4)齐读。 三、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我们学习古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明白诗意,还要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板书:明诗意、悟诗情】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理解诗意呢? (看课文插图,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小组合作……)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弄明白诗意,遇到不懂或说不通顺的可以跟附近的同学商量,也可以问老师。
3、汇报学习成果。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师:诗人说“绿遍山原”, 这样的绿在乡村的哪里可以见到? 出示图片生相继作答。
师:“草木成荫满目翠”就是这样的绿,绿得充满生机!我们来到山间,看啊,山间的原野怎么样?——绿了!往上看,山腰怎么样?——绿了!再往上看,山顶怎么样?——也绿了!这座小山怎么样?——绿了! 那座小山怎么样?——也绿了!整片山原都绿了!
师: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这就是“遍”,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我们看到的就是——绿遍山原!
师:谁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绿遍的山原给展现出来?指多名学生悟读。 (播放一组春耕时节水田与天空交相辉映的美景图)
师:请看——农历四月人们要插秧了,田里放满了水,显得一片亮白。看,这明镜似的水田,点缀在满山遍野的绿色之中,诗人就称之为“白满川”。 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染情导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们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白水,往往会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瞧!那细雨就这样悄悄地来了,丝丝绵绵,像什么?像——;像——;像——在空中细细地斜织着!一阵风吹来,它轻轻地落在我们的脸上,抚摸着我的额头,亲吻着你的脸颊——;啊,感觉太 —— ,难怪诗人说雨如——,再读轻些,雨如——烟 师:(播放子规叫声)梅雨不停,子规不歇,听,谁也来凑热闹了?“子规”是怎样啼叫的?它在歌唱什么? 生想象后交流。
师:(染情导读)同学们,举目望去,无边烟雨笼罩碧绿山原;闭上眼,清风细雨软绵绵。侧耳听,布谷鸟的声声啼啭入心田……透过这如烟似雾的梅雨,望着笼罩在雨中的一切,你最想说什么? 品读,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 (二)学三、四句,感受“人勤”
师:烟雨江南,子规如歌,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乡村画卷。生活在那里的人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诗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指名读第三句诗) 师:是呀,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刚忙完了蚕桑之事,马上又要忙着插田。
师:如此繁忙,人人不得闲。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在这样的时节,人们还会忙什么?
(如忙喂鸡、忙放牛、忙耕田、翻土、除虫,施肥,肥水,种树,……) 师:可见,这里的劳动人民真勤劳!(板书:人勤)
师:这么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只用了传神的三个字就串起来了,是哪三个?
师: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的忙也写进去。学生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 又 ”句式作诗。
师:乡村人家忙得不亦乐乎啊!可即便再劳累辛苦,
1、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2、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3、想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师:播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望,这是农民生活之美啊!诗人范成大笔下的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1、入诗释题。“兴”,兴致。“杂兴”,随性写。
题意: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学习诗文。
师:人们都在忙些什么呢?看到大人们这么忙碌,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捉蝴蝶,非要学种瓜呢? 师:这里的孩子真懂事(勤劳、孝顺、体贴父母……)
师:大人忙,小孩忙,白天忙,夜里忙,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读全诗
3、赏析引读
师:说到底还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更是一份快乐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齐诵这两首诗。 五、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师:绵绵青山、霏霏细雨,这就是乡村田园,这就是让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其间的田园生活。引:
因为沉醉于田园美景,王维写下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因为迷恋田园风光, 孟浩然写下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更因为热爱田园生活,范成大写下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师:课后我们可以收集这些诗细细品读、欣赏,相信我们一定能更多感受到田园古诗的魅力,也会像翁卷、王维、范成大一样,爱上田园生活,爱上田园创作!
板书: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 宋·范成大 读准音 景美 农家忙 明诗意 人勤 农家乐 悟诗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