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高中化学66专题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FeCl3,这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
Cl2+H2 === 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燃烧定义: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Cl2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
-
+
—
点燃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质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
等反应。
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 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
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发生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
-
-
-
↑,因此久置氯水(浅黄绿
请在百度文库搜索“高中化学66专题”下载全部66个专题的资料
13
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
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l的检验: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存在。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
-
-
+
-
-
则说明有Cl存在。 3、氯气的制法
(1)氯气的工业制法:原料:氯化钠、水。 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装置:阳离子隔膜电解槽。 反应式:2NaCl + 2H2O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利用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l-。常用的氧化剂有:MnO2、KMnO4、KClO3等。 反应式:MnO2 + 4HCl(浓)
△ -
通电 2NaOH + H2 ↑+ Cl2↑
MnCl2 + Cl2↑+ 2H2O
2KMnO4 + 16HCl(浓) =2KCl + 2MnCl2 + 10Cl2↑+ 8H2O KClO3 + 6HCl(浓) == KCl + 3Cl2↑+ 3H2O
装置:发生装置由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等组成。 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或用排饱和食盐水或排饱和氯水的方法。 验满:看颜色或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尾气吸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杂质; 干燥:用浓H2SO4 。 (3)中学实验室制H2、O2、Cl2的发生装置的比较 气反应物的状态 体 固体和液体反H2 不加热 应 启普发生器或简易装置 件 H2S、CO2、SO2等 反应条装置或主要仪器 可适用的气体 请在百度文库搜索“高中化学66专题”下载全部66个专题的资料
14
固体或固体混O2 加热 合物 固体和液体或Cl2 加热 液体和液体 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HCl、HBr、HI等 大试管、铁架台、导管等 NH3、CH4等 (二) 氯、溴、碘
1.Cl2、Br2、I2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气物理性质 体 Cl2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1:2),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Br2 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储存时要加水,水封,以防止挥发。 I2 紫黑色固体,有光泽,易升华,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2.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比较 Cl2 Br2 I2 水 黄绿色(新制) 黄――橙 深黄――褐色 橙――橙红 棕――深棕 橙――橙红 浅紫――紫 橙――橙红 紫――深紫 橙――橙红 浅紫红-紫红 酒精 黄绿色 苯 黄绿色 汽油 黄绿色 四氯化碳 黄绿色 3.Cl2、Br2、I2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①与金属反应
△ 点燃 点燃 点燃 2Na + Cl2 2NaCl,Cu + Cl2 CuCl2,2Fe + 3Cl2 2FeCl3,2Fe + 3Br2
2FeBr3,Fe + I2 FeI2。
△ ②与氢气反应 反应物 H2与F2 反应方程式 H2 + F2 == 2HF 反应条件 冷、暗 光照 加热 反应现象 爆炸 爆炸 反应 H2与Cl2 H2 + Cl2== 2HCl H2与Br2 H2 + Br2== 2 HBr 请在百度文库搜索“高中化学66专题”下载全部66个专题的资料
15
H2与I2
H2 + I2 2HI 持续加热 可逆反应 ③与水的反应:
2F2 + 2H2O == 4HF + O2 X2 + H2O
HX + HXO (X:Cl、Br、I)
④ Cl2、Br2、I2相互置换:氧化性Cl2>Br2>I2,所以Cl2可以将Br2、I2置换出,Br2可以将I2置换出。
如:Cl2 +2NaBr == 2NaCl + Br2. 4.Cl-、Br-、I-的检验 ⑴ AgNO3─HNO3法 离子 Cl- Br- I- 选用试剂 AgNO3的稀HNO3溶液 AgNO3的稀HNO3溶液 AgNO3的稀HNO3溶液 实验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Ag+ + Cl- == AgCl↓ 白色沉淀 Ag+ + Br- == AgBr↓ 浅黄色沉淀 Ag+ + I- == AgI↓ 黄色沉淀 ⑵ Br- 、I- 可以用氯水反应后加 CCl4 萃取的方法。 5.AgBr、AgI的感光性
它们都见光分解,AgBr用于感光底片的感光材料;AgI用于人工降雨。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
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 2Na + O2 点4Li + O2 Li2O Na2O2
请在百度文库搜索“高中化学66专题”下载全部66个专题的资料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