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4.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各级人员严格服从指挥人员的调配,积极做好救援工作。
第九章 火灾现场处臵方案
9.1事故特征 9.1.1井下火灾
9.1.1.1 矿井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
9.1.1.2 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场中。
9.1.1.3 火灾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火灾还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发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9.1.1.4 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现为:
(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行列火灾气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
(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 9.1.2地面火灾
9.1.2.1 地面火灾主要发生在煤场、办公楼、木场、食堂、宿舍等场所 9.1.2.2 一般是由明火或电器设备造成的
9.1.2.3 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此类事故可防可控,要以预防为主。
24
9.2应急组织与职责
9.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9.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9.2.2.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9.2.2.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9.3应急处臵
9.3.1事故应急处臵程序。
现场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立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9.3.2现场应急处臵措施:
9.3.2.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5
(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
①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②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 ③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 ④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 (3)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①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②不致造成风流逆转。 ③不致危及人员安全。
④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⑤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⑥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
9.3.2.2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9.4注意事项
9.4.1当发现有火灾时,听到警报或通知,必须迅速撤离。
9.4.2有毒有害气体或浓烟中要用湿衣服蒙住头,弯腰撤出危险区域。10.4.3所使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必须是不燃性材料。
9.4.4用水灭火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人要站在上风头工作,射流由火源的
26
边缘逐渐推向中心,以免产生过量的水蒸气伤人。不能用水扑灭带电的电器设备火灾,也不宜扑灭油料火灾。
9.4.5先切断火区内的电源,防止在处理火灾的过程中救护人员触电。若电器火灾电源无法切断,只能用绝缘灭火器材灭火。 9.4.6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源,进行直接灭火。
9.4.7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处于灾区与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与现场情况和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抢救的同时,应迅速派人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程度。
9.4.8若灾害事故发展迅猛,现场不具备消灭灾害条件或可能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及时撤退。
第十章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臵方案
10.1事故特征
10.1.1化学因素:有毒有害气体(CO、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二氧化碳)导致中毒性职业病甚至死亡。粉尘(岩巷凿岩、装载、掘进、打眼、爆破、喷浆砌碹等)造成职业病(矽肺病)。
10.1.2物理因素:高温、噪声造成的人员降低作业能力和协调性,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10.2应急组织与职责
10.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
27
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10.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0.2.2.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10.2.2.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10.3应急处臵
10.3.1煤矿粉尘的控制,包括:技术革新、湿式作业、改善通风、个体防护、加强管理、宣传教育、健康检查等方面。
10.3.2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包括:改善劳动环境、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设臵警示表示、搞好个体防护、加强检查检测。
10.3.3煤矿噪声控制,包括:改革施工工艺、采取隔振减震措施、提高设备装配质量、减少部件之间摩擦撞击、佩戴防噪护具等。 10.4注意事项
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要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要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休息间;
5、平时使用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劳动保护者的生理、心理健康要求;
6、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