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蜀道难》两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蜀道难》两课时导学案 苏教
版必修4
【学习目标】:
⒈背诵全诗;
⒉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
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背诵全诗。 【课前预习与疏理】: 1.知识链接——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 ,唐朝诗人,有“ ”之称,最伟大的 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 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课文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见附录),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3、课前练习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鱼凫( ) 秦塞( ) 石栈( )猿猱(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砯崖( ) 吮血( ) 扪参( )峥嵘( ) 咨嗟( )( ) 号古木(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危乎高.哉 ( ) ②不与秦塞.通人
烟 ( ) 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 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 ( ) ⑥锦城虽云乐 ( ) .
⑦难于.上青天 ( ) ⑧开国何.茫然 ( ) 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⑩但见悲鸟号古木( ) .. ⑾猿猱欲度愁.攀援 ( ) ⑿ 使人听此凋.朱颜 ( ) ⒀砯崖转.石万壑雷 ( ) ⒁侧身西.望长咨嗟 (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全诗的诗意;背诵诗歌前八句。 2、识记作者的简要介绍。 【课堂合作研习及展示】:
1、诗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反复有什么意义?
2、就内容而言,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蜀道之险”的?
3、关于蜀道难的主旨,有人说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有人说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咙言(ló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a)
D.猿猱(náo) 秦塞(sa)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3.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一种健飞的大鸟。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不是。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通“座”,座位。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止:通“只”。
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入__ 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 【小结与反思】:
1.知识归纳
2.我的感悟
【课后拓展】: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2、背诵诗歌的余下部分 【知识导学】
1、李白诗风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世骇俗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2、夸张
①定义: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②分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等)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看见这浓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③作用(表达效果) 恰当运用夸张,能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形象的渲染,可丰富读者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夸张还能增强幽默感和趣味性。 【课堂合作研习及展示】:
李白是怎样把“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描绘得如此动人?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塞(sài) 吮血(shǔn xua ) 横行(hang) 豺狼(cái) 咨询(zī) B.栈道(zhàn) 折算(zh?) 猿猱(náo) 攀援(pān yuán ) 萦绕(yíng) C、扪心自问(m?n )义愤填膺(yīng) 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深沟险壑(ha) D.瀑流(pù) 崔嵬(w?i) 威胁(xi?) 湍急(tuān) 崩(bēng) 摧(cuī)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气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4.名句填空。
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尔来四万八千岁, 。
③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④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⑤飞湍瀑流争喧豗, 。 ⑥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 5.对下列诗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小结与反思】:
1.知识归纳
2.我的感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