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一文言文情景式默写
必修一文言文情景式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 “ , 。”
2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流水不息的句子是 “ , 。”
4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 7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8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10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11“ , ”,通过“木”与“金”的
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4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16《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17
“
没
有
人
是
天
生
懂
道
理
的
”,
这
与
《
师
说
》
中
“ , ”一致。
18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
“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
结果:是故“ , ”。 2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22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 ; , 。
2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24.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