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中国企业战略联盟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投入与产出匹配原则,成员各自的投入要与其所得匹配;风险与利润匹配原则,承担风险越大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也应该越多;个体理性原则,每一个联盟成员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大于单独运营所获得的利润,即在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联盟成员在加入联盟产生的效用不能小于未参加联盟时的效用,不能以损害联盟中个别企业的利益而提高联盟的整体利益。同时,利润分配过程中还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道德风险对联盟成员造成利益损失,企业在签订协议时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利润分配机制来制约联盟成员的行为。利润的分配务必要体现利益导向作用,通过利润分配机制对联盟伙伴进行有效激励,以促使联盟中各个成员尽最大的努力。
3.2.4 合理的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分享和控制
在战略联盟合作中,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分享,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战略联盟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就必须利用各自的知识和技术资源来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困难,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的目的。因此,联盟内部需要进行必须的知识和技术交流,但是这种交流并不是无限制的共享,尤其是涉及到企业自身核心知识和技术要倍加小心,注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防止技术外泄。对于因合作创新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术,可以在法律合同或联盟协议中加入相关的保护性条款,禁止联盟伙伴将核心知识和技术资源外泄。
3.2.5 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企业在缔结联盟时就该有两手准备,无论成败与否都不至于让企业陷入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联盟伙伴之间存在着很多难以协调的问题,诸如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冲突,有些问题在联盟之前不能完全察觉或者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当发现联盟的目标要求和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冲突,或者联盟伙伴之间的矛盾达到无法调解的地步时,战略联盟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适时的退出机制会减少企业的损失和降低风险,企业也才能有新的发展机会。同样,其他联盟伙伴也随时有可能退出联盟,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防联盟伙伴突然撤销带来的不利影响。
战略联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利用不好能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战略联盟存在着的风险就放弃战略联盟,因为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有着其他组织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进一步加深对战略联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发挥战略联盟的特色优势,尽可能的避免联盟中存在的风险,通过联盟伙伴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企业根据自
- 12 -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身的实际情况,在确定了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战略联盟的优势和缺点,建立合理的防范机制,以充分发挥战略联盟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的竞争优势。
- 13 -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4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实践中的问题
目前中国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企业战略联盟,大多数企业战略联盟尽管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仍十分不成熟,在运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本文将讨论现存问题,并指出自以为之可行的措施。
1. 未能充分认识发展企业战略联盟的意义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企业更加需要加速自身的成长,也面临着如何利用外国企业的优势来加强自己的企业实力,做好面对的严峻考验。但是由于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机制不成熟,我国企业对市场经济存在着理解问题,对于合作和竞争的认识有所偏差,不能充分理解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导致无法准确定位联盟的作用,难以做出企业的战略安排。我国企业往往认为企业之所以结成联盟,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 联盟发展处于低级阶段,且形式简单
目前我国的企业联盟形式总体层次不高,大多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联合。联盟形式基本处于针对产品合作这一初级阶段,但是较高层次上的强强技术联盟并不多见。而在这个比较低级层次上的联盟,外商大多是以取得进入中国市场的便利为目的,合作双方的经营能力不对等,知识学习多为单向流动。中资企业多只是技术和资金的吸纳者,常常是被动和配角的地位,不能分享到更多的企业利益。
3. 缺乏对于联盟的长远规划和定位
我国企业的联盟形态常常流于表面形式。结成联盟的双方不十分清楚对方的核心优势和优点,造成了在结盟中只注重一些表面细节上的合作问题,签订一些合作范围窄小的协议,强调资金和人员的到位。对与构建利益联盟后自身企业有什么优势与力量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常发生变更,高层经营政策的连续性比较差。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在考虑战略联盟时只注意其在任期间的合作问题,不考虑长远合作问题,谋求短期利益现象突出,忽视了企业无形资产在构建联盟后的维护,培育和壮大。
4. 合作管理水平低
中国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面向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改革仍不断进行,因而联盟运行的困难更大一些。这其中有些是过去管理体制的弊病造成的,有些是传统的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和作风,与国外的管理存在冲突。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企业往往忽视联盟中的“战略学习”管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联盟的模式是通过业务交换专有知识,也即“市场换技术”。交出市场却又不重
- 14 -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视技术学习,企业实力难以壮大。
5. 忽视整合联盟企业文化
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拥有各自的企业文化,由此决定了必须要求企业文化的整合。但是现实情况时我国大多数企业单纯注重资金,有形财产等的整合,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整合,只考虑联盟双方组织机构的重组,忽视联盟后企业的文化整合,忽视行为和观念的文化冲突,因而导致了构建战略联盟后的企业内部矛盾,更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造成联盟的解体。
- 15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