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中国企业战略联盟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3.2.1 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 ............................................................... 11 3.2.2 采取逐步深入的模式 ............................................................... 11 3.2.3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11 3.2.4 合理的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分享和控制 ...................................12 3.2.5 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12
4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实践中的问题.....................................14 5 解决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实践中问题的对策.............................16
5.1 政府发挥引导职能 ..............................................................................16 5.2 企业层面改善联盟治理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 IV -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绪论
(一) 课题背景
战略联盟的出现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战略联盟和竞争环境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优势也在不断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是成本;在20世纪,质量竞争是重点;而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交货时间,即基于时间的竞争。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内部优势,如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质量保证,交货及时等,已难以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此外,由于产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不断发展。因此,企业以单一的产品,技术和内部资源为依托,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企业在短期内响应所需的资源。经理们开始意识到了只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无法跟上新观念和竞争对手的发展步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合作也可以产生新的机会。然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却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在当今的全球市场,企业必须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建立战略联盟,这些都是值得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深思。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战略联已然被管理者和学界所关注,管理者门探讨如何更好的构建企业联盟,做出企业层面上的实践,以追求更好的企业业绩表现;学界的研究则能更好的深化认识,提出对策,以为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战略联盟实际上牵涉到更深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由于对于交易费用,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等理论所知甚少,因而研究这以课题,能搞好的激发今后对于相关理论的兴趣。同时,在毕业后从事企业工作,此项研究也能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三)研究现状
企业联盟的大量出现,一直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起来,理论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企业战略联盟:首先是从经济学角度,借助于企业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激励理论、产权理论等,从联盟的形成机制、利益分配、联盟的稳定性及联盟成员的制约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其次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联盟的内容管理和协调模式进行研究,企业联盟是竞争性合作组织,联盟中各成员的利益与冲突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解决,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成功实现双赢联盟的重要保证。第三从伦理、社会学、生态学角度对企业联盟的形成必然性的研究,抛弃“赢利是企业唯一目的”和“经济人”的假设,强调人性的丰富和内心的和谐,将经济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
具体内容上对企业联盟的研究,主要是对联盟的组织性质、联盟的形成动因、
联盟的组建、联盟的管理、联盟的利益分配、联盟的稳定性等内容展开研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状况,有关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联盟的各种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很多丰硕成果。总体上,论述大都集中在对联盟本身特性的研究,定性说明和解释联盟形成的原因、类型、组织和管理等问题,总结
- 1 -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联盟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从宏观上提出了联盟组建和管理的一般方法与原则。而通过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和论述的还不够。运用博弈模型定量研究较多的是从两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出发,分析联盟形成的动因和条件,进一步扩展探讨多企业联盟形成动因和条件问题,研究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对联盟形成以后,联盟作为整体参与市场竞争时,联盟与联盟外部的企业(没有加入该联盟的企业,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以是其它联盟)之间的关系如何,联盟较联盟外部企业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发挥这种优势,以及联盟的策略选择等问题,几乎没有研究。还有就是缺乏对联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四)研究方法
从分析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入手,说明企业战略联盟是什么,其组织形式和类型,接着分析企业战略联盟的必然性和其对企业的益处,再分析其风险性,点出其风险防范策略,进而把研究所得成果应用与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实践当中。
本文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限于本人知识水平所限,无法对其做定量分析,如没有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经济效益作出分析。
(四)企业战略联盟简述
虽然战略联盟的概念是由美国DEC公司的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但是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战略管理联被广为接受的明确定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战略联盟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战略联盟通常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企业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合成为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一般上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它们为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者多向的流动的松散的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必须是联盟的双方或者多方从公司的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审视公司及伙伴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而达成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联盟。例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斯尼一直形影不离,他们的合作初级从联合使用商标协议、联合开拓市场到联合开发新项目等领域。再如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公司从1979年以来共同研制10种新车型,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设计,马自达奉献关键部件。福特擅长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马自达善于开发制造,彼此吸引,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 2 -
华侨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探讨
1 我国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必然性
作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企业,为了加快自身企业实力的壮大,有条件构建企业战略联盟的企业必须着手实施这一企业成长战略。分析中国企业实施企业战略联盟的必然性,也即可以了解中国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动机,这大致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
1.1 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内部动因和利益
只有了解企业构建联盟的动因,才能更好地研究中国企业战略联盟。企业形成联盟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研究开发新产品、市场营销、分销或管理,或者是加强协作,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等等。了解双方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原因,可以提高企业战略联盟成功的可能性,从而鼓励人们继续支持此类关系。企业采取合作对策构建企业联盟对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以下益处:
1.1.1 资源方面
1)优化资源配置。企业战略联盟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各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交换所需的特定资源。联盟各方利用协调、合作效应,在资源的交叉、融合中创造出高附加值的结合效应,从而使企业赢得强大的竞争力,增加新的市场机会与赢利机会。
2)获取外部资源。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持续的源泉是企业所拥有的稀缺性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资源。获取外部互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现有资源,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联盟,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上,而把其他一些虽然重要但不是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企业的整个运作提高到先进级别水平,变得更具竞争优势。
3)实现规模经济。当合作各方可以共享便利条件、设备等资源的时候,在联盟关系中实现规模经济就成为可能。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产品的成本便会下降并维持在最低点,从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现象。企业联盟是企业争取规模经济的有效手段。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