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反思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大家都说普通话》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对仗工整、读起来流畅自然地儿歌,其意义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这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对学习汉语拼音与普通话的兴趣与热情。这首儿歌开头就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前四行赋予风、鸟说话的能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切入主题,语言生动亲切,趣味盎然。后两行为学生介绍了学好拼音、多识字是为将来说好普通话打基础的。儿歌的最后点明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运用普通话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
二、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①导入新课;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③理解课文;④由词及字;⑤小结。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三性”即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课堂的任务制定学习目标,进入新课时,由于孩子们有些胆怯,我先学说了方言,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家乡话跟同学说说话,同学们很好奇:“你们说的什么啊?”我便趁势引入:“同学们,中国这么大,天南地北,有很多方言,如果大家都说自己的家乡话,别人能听懂吗?(生:“不能。”)那么为了大家都能听懂,我们应该说什么话呢?”生齐声道:“普通话!”我便板书课题“大家都说普通话”。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整堂课充满了兴趣,都兴致盎然的加入到学习中。通过与方言的对比,
和对课文的朗诵,学生感受到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欲望,正是语文的教育性、学科性双重体现。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朗读课文,每一次的朗读都有不同的、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把一首陌生的儿歌读得正确、流利,并在朗读中认识了汉字。这也是学科性的体现。在多种方式朗读、比赛读的过程中,注重养成学生指读课文、默读课文、听指课文等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一定的竞争意识,体现了语文的教育性。
三、教学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学到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但在教学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需要再改动的地方。
第一、对于生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待提高。生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这次的课堂上对于生字的教学方面不够细致,还停留在依据教案来讲课的水平上。
第二,对于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够娴熟,不能很好的运用这一识字方法来指导学生识字,
第三、在仿说环节上,学生开始不敢说,到后面有个别学生乱说,我引导得还不够到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中,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