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物质的量学案新人教必修
可知,当lg
c?H2X?cHX???=0时,
c?H2X?cHX-9
???=1,pOH=9,c(OH-)=10-9mol/L,则
c?HX???K(X)=×c(OH)=1×10; =0时, =1,pOH=4,由曲线N可知,当lg
c?HX?c?X?c?X?c?HX?c(OH)=10mol/L,K(X)=×c(OH)=1×10,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
c?X?h2
2-
c?H2X??-
cHX?2??2??--4
h1
2---4-
2?Kw1?10?14Ka2===1×10-10,则NaHX溶液中HX-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中?4Kh11?10c(H2X)>c( X2-),故B错误;C.混合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为c(Na+)+
c(H+)=c(Cl-)+c(HX-)+2c(X2-)+c(OH-),则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Cl-)+c(HX-)+2c(X2-),故C
c?HX??? =0时, =1,pOH=4,c(OH)=10mol/L,错误;D.由曲线N可知,当lg
c?X?c?X?c?HX?×c(OH)=1×10,故D正确;故答案为D。 则K(X)=
c?X?cHX?2??--4
2??h1
2---4
2?10.D 【解析】 【分析】
凡是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A. 冶炼铁,发生的反应为Fe2O3+3CO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 硫酸工业中存在S~SO2~SO3的转化,S、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 工业制取烧碱涉及的反应为:2NaCl+2H2O
Cl2↑+H2↑+2NaOH,该反应中H、Cl元素
2Fe+3CO2,Fe、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
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D. 氨碱法生产纯碱涉及的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这几个方程式中都没有电子的转移,所以不涉及氧化还
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17
【点睛】
工业制取纯碱(利用侯氏制碱法),先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HCO3的溶解度最小,会结晶析出,发生反应:NaCl + NH3 + CO2 + H2O=NaHCO3↓+NH4Cl,这是制纯碱的关键步走,然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碳酸氢钠固体,然后再加热分解得带碳酸钠,发生反应2NaHCO311.A 【解析】 【详解】
A.乙醛和丙烯醛结构不相似,二者不是同系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都生成醇类物质,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为同系物,故A错误;
B.O2 和O3 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1H、2H、3H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2,它们为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的核素,故B正确;
C.C2H6O有乙醇和二甲醚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 CH2CH(CH3)2的最长碳链含有5个C,主链为戊烷,在2号C含有1个甲基,其名称为2-甲基戊烷,故C正确;
D.氨基酸分子中均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如最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H2NCH2COOH),故D正确; 故选A。 12.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25℃时,0.1mol/L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为13,则Z为Na元素;W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大于Na,则W为S元素;X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3倍,X只能位于第二周期,则X为O元素;Y介于O、Na之间,则Y为F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W为S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O>S,则X(O)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S)的强,A错误;
B.元素核外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
Na2CO3+CO2↑+H2O,这是学生们的易忘点。
18
子半径大小为:r(Z)>r(W)>r(X)>r(Y),B正确;
C.氟离子含有2个电子层,硫离子含有3个电子层,二者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错误;
D.Na与O、F、S形成的化合物中,过氧化钠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的知识,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或物质的性质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13.C 【解析】 【分析】
Na2O2可与某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或碱)和O2,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所含元素不是最高价态的氧化物反应时,只生成相对应的盐,不生成O2。据此分析。 【详解】
A.Mn2O7是最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NaMnO4中的锰为+7价,符合上述规律, A正确; B.P2O3不是最高正价,生成Na4P2O7,符合上述规律,B正确; C.N2O3不是最高价态的氮的氧化物,不符合上述规律,C错误;
D.N2O5是最高价态的氮的氧化物,因此过氧化钠与五氧化二氮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氧气,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Na2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所以与强氧化剂反应体现还原性,与还原剂反应体现氧化性,同时也既可以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再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判断书写是否正确。 14.C 【解析】
A、被氧化为酮,不能被氧化为醛,选项A错误;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选项B错误;C、-OH邻位C上含有H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CH2OH的结构,可被氧化为醛,选项C正确;D、被氧化为酮,不能被氧化为醛,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5.D
19
【解析】
A、发生的离子反应:Fe3++3SCN-
Fe(SCN)3,加入KCl固体,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将I-氧化成I2,Fe3+、I2在溶液种都显黄色,故B错误;C、因为加入NaOH是过量,再滴入3滴FeCl3溶液,Fe3+与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不能说明两者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D、Na2CO3、NaHCO3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前者红色更深,说明CO32水解的程度比HCO3大,即CO32结合H能力强于HCO3,故D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酸性 铵明矾溶液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作用,故铵明矾能净水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 2NH4HCO3+Na2SO4=2NaHCO3↓+(NH4)因HCO3-2SO4 省略过程Ⅱ,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产生大量氢氧化铝沉淀,导致铵明矾的产率降低 冷却结晶 打开K1,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支口,出现白烟 (NH4)2SO3 Al2O3+2OH-=2AlO2-+H2O 1:3 【解析】 【分析】 【详解】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过滤得到滤渣与滤液A,而滤渣焙烧得到碳酸钠与二氧化碳,2NH4HCO3+Na2SO4=2NaHCO3↓+可知滤渣为NaHCO3,过程I利用溶解度不同发生复分解反应:(NH4)2SO4 ,滤液A中含有(NH4)2SO4 及少量HCO3-等,加入硫酸,调节pH使HCO3-转化二氧化碳与,得到溶液B为(NH4)2SO4 溶液,再加入硫酸铝得铵明矾;
(1)铵明矾溶液中NH4+、铝离子水解NH4++H2O?NH3·H2O+H+、Al3++3H2O?Al(OH)3+3H+,促进水的电离,溶液呈酸性;铵明矾用于净水的原因是:铵明矾水解得到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向铵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首先Al3+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接着NH4+与OH-反应生成氨气,最后加入的过量NaOH溶液溶解氢氧化铝,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
2NH4HCO3+Na2SO4=2NaHCO3↓+(2)过程I利用溶解度不同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H4)2SO4 。
(3)省略过程Ⅱ,因HCO3-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产生大量氢氧化铝沉淀,导致铵明矾的
20
-
-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