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在图乙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a>ρb>ρc,由V=可知Va<Vb<Vc,
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b,中间为c,右边为a,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b、c、a. 故选A.
17.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料受到的重力为900N
B.石料的密度为1.8×103kg/m3
C.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500N
D.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1)根据图乙判断石料的重力及全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2)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求出石料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 (3)根据F=G﹣F浮即可求出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
(4)先根据图乙读出石料从刚开始淹没到全部淹没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圆柱体的高,再根据p===
=
=
=ρgh求出石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AB段拉力大小不变,此时石料未接触水面,此时钢绳的拉力F=1400N;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石料的重力G=F=1400N,故A错误;
B、BC段拉力逐渐减小,说明石料慢慢浸入水中,且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在C点恰好完全浸没,此时钢绳的拉力为900N,
所以浸没时石料受到的浮力:F浮=G﹣F′=1400N﹣900N=500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石料的体积:V=V排=则石料的密度:ρ==
=
=
=2.8×103kg/m3,故B错误;
=0.05m3;
C、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F支=G﹣F浮=1400N﹣500N=900N,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石料从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全部浸没所用的时间为2s; 由v=可知,圆柱体的高度:h=s=vt=0.5m/s×2s=1m; 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由p===
=
=
=ρgh可得,它对地面的压强:
p=ρgh=2.8×103kg/m3×10N/kg×1m=2.8×104pa,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8.某同学想用天平称量一块岩石的质量,实验前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面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称量时将岩石放入天平右盘,当天平再次平衡后,左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岩石质量是 57.4 g,若测得岩石的体积为20cm3,则岩石
33
的密度为 2.87×10 kg/m.
【考点】密度的计算;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
(2)读取天平数值时,要先将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游码的示数;岩石的密度我们可以用公式ρ=计算得出.
【解答】解:
(1)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示数为2.4g, 所以岩石的质量m=50g+5g+2.4g=57.4g; 岩石的密度: ρ==
=2.87g/cm=2.87×10kg/m.
3
3
3
3
故答案为:左;57.4;2.87×10.
19.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 扩散(现象) .夏天香味散发得更快,这说明 温度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考点】扩散现象;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分子的运动.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空气清新剂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香味,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夏天气温高,所以香味散发得快. 故答案为:扩散现象,温度.
20.甲、乙两个带电的气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个点上,静止时呈现如图所示情形.这两个气球带的是 同 (选填“同”或“不同”)种电荷,其中甲球对乙球的力记为F1,乙球对甲球的力记为F2,可以判断F1 = F2(选填“>”、“<”或者“=”)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①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解答】解:
由图知: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知: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甲球对乙球的力F1与乙球对甲球的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同;=.
21.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
33
杯中,静止后有72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kg/m,则可判断物块在水中处于 漂浮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物块的密度是 0.9×103 kg/m3.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分三种情况(大于等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小于等于酒精的密度)分析,得出物体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确定物体在水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求出物体重,再根据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求出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关系为5:4,
而现在根据F浮=G排=G溢=m溢g可知浮力关系为9:8,所以ρ物≥ρ水不可行;
假设ρ物≤ρ酒精,物体将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或悬浮,这样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重,但是实际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所以ρ物≤ρ酒精不可行;
可见物体的密度一定是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漂浮,而在酒精中下沉到杯底: ∵物体在水中漂浮,
∴F浮=G物=m物g, ∵F浮=G排=G溢=m溢g, ∴m物=m溢=81g,
333
∵物体在酒精中下沉,ρ酒精=0.8×10kg/m=0.8g/cm, ∴V物=V排=物体的密度: ρ=
=
=0.9g/cm=0.9×10kg/m.
3
3
3
==90cm3,
故答案为:漂浮;0.9×103.
3
22.一个重15N,体积为1dm的小球,用手抓住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10 N;松手后小球将 下沉 (上浮/下沉/悬浮);此过程中小球受到水的压强 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g取10N/kg)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知道小球的体积,也就知道小球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小球所受浮力根据公式F浮=ρgV可求,求出浮力后与重力比较,就可得出结论;小球在下沉的过程中所处的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得出小球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
【解答】解:小球所受浮力F浮=ρgV=1000kg/m3×10N/kg×1×10﹣3m3=10N. 10N<15N,所以物体会下沉;
当小球在水中下沉时,所处的深度h变大, ∵P=ρgh,
∴小球受到水的压强将变大. 故答案为:10;下沉;变大.
23.现有一架总质量为m的喷气式飞机,已知该飞机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
2
f=kv(式中k为已知量).若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耗油量可忽略不计,该飞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飞行时,飞机所受向上的升力是由机翼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所产生的,若以机翼为参照物,则机翼上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机翼下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该飞机沿水平直线匀速飞行时,它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为 mg .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对流体现象,注意分析物体形状,分析流速快慢(凸部流速快,窄处流速快).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2)因为该飞机沿水平直线匀速飞行,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可求出它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 【解答】解:(1)若以机翼为参照物,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 (2)该飞机沿水平直线匀速飞行时,飞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F=G. 它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为△F=G=mg. 故答案为:大于;mg.
24.如图所示,A、B是两个上端开口的连通器,当用一个管子沿B容器口吹气时,A容器的液面会 下降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小明将一块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入A容器中,“泥船”漂浮在水面上,小明是利用 空心(或增大排开液体体积)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1)流动的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空气和水.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解答】解:没有吹气时,U型管是个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液体保持静止时,液面相同,A、B两容器上方都是大气压.当用一个管子沿B容器口吹气时,B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A容器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B中的液面在A液面上方的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A容器的液面就会下降.
小明将一块橡皮泥捏成船状,虽然橡皮泥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但是它的体积增大,可以使排开水的增多,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
故答案为:下降,空心(或增大排开液体体积).
25.取一只小塑料袋(重力忽略不计),袋内装满水,用细线把袋口扎紧(要求袋内不留空气),用弹簧测力测量水的重力如图所示,水的重力为 2.8 N.将这袋水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逐渐变小,表明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 增大 .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零,这时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为 2.8×10﹣4 m3.(g=10N/kg)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1)弹簧测力计测的就是水的重力,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认清分度值;
(2)水袋浸入水中,就会受到水施加的浮力F浮=G﹣F示,重力是不变的,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浮力的变化;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根据F浮=G﹣F示,浮力就等于重力,再根据
求出水袋排开水的体
积.
【解答】解:(1)水的重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在2N下4格处,示数为2.8N;
(2)这袋水浸入水中就会受到水的浮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这袋水的重力减去它受到的浮力,即F浮=G﹣F示,重力是不变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也就说明了浮力变大;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也就说明了这袋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等于2.8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
故答案为:2.8;增大;2.8×10﹣4.
26.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容器,装有等深、等质量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小于 p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 等于 p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1)首先根据两种液体的体积、质量关系比较得出它们的密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比较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A、pB的关系;
(2)首先明确,两个容器以及所装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可判断出它们对于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已知的容器底面积大小关系,结合压强公式p=比较出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解答】解:(1)两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在液面等高的情况下,两个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A>VB;
由于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ρ=得:ρA<ρB;
已知液面高度相同:hA=hB,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 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是pA<pB;
(2)两个容器的质量以及所装液体的质量相同,即两个容器的总质量相同:mA=mB; 所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mg相同,又已知容器底面积相等,即SA=S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