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 14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文体特点,提纲挈领,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走进马克思“跨越时空的美丽”人生,汲取精神营养,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设想】
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放式”的阅读,实现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点拨,总结出有价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启而不发”,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学生提出的问题未能扣紧学习目标怎么办?学生提出的问题出乎意料怎么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人物,什么样的人物才可以称得上伟大呢?有人这样说,伟大的人物往往开启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了马克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思,才使得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并在全球掀起了无产阶级砸碎旧锁链、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使人类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对于社会形态的最美好的愿望和构想!为实现这一构想,马克思倾尽了毕生的精力—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 二、问答预测
1、关于本文的内容结构: 开头──述其哀──悼念──悲痛 主体──赞其功──评说──敬仰 结尾──颂其德──悼念 方法点拨:
结合文体──悼词性质的演说词,一般要求有四部分内容: ⑴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⑵介绍去世者的简历(生平事迹)。
⑶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⑷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家属。 2、关于主要贡献:(主体)
理论贡献(科学家)(对于历史科学):
⑴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⑵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⑶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实践贡献:(革命家)(对于无产阶级)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⑴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⑵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方法点拨:
⑴抓住关键段:如第二段(总评)
⑵抓住关键句:如过渡句”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
⑶抓住关键词:”发明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小册子”、“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3、关于“先后”顺序(结构安排): 问题预设:先说革命家行不行? 欧美战斗者的无产阶级 总:两个“对于”↓ 历史科学
分:科学家(理论)→革命家(实践)
注: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革命家(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前者成为衬托,“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就更突出了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三、关于品味语言,理解全文及体会情感 问题预测: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参考:
⑴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间。
⑵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⑶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参考: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 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等) 参考:
⑴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⑵这是一种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4、“空白”、“不久”的含义如何?
参考:“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时间上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
5、第三段该如何理解?
提供方法:去枝叶,找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