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简答题
一.1. 试述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 是基本关系 R 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 S 的主码 Ks 相对应(基本关系 R 和 S 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 R 中每个元组在 F 上的值必须为:取空值(F 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 S 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评分标准:指明 F 是 R 的外码,与 S 的主码对应 1 分;参照完整性两条规则各 1 分。
2. 试述视图的作用?
(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1 分)
(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1 分)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1 分) (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1 分)
评分标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3. 登记日志文件时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两条原则: (1)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1 分)
(2)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2 分)
评分标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二.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1 分)
数据库: 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1 分)
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1 分)
数据库系统: 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1 分)
评分标准: 四个基本概念各 1 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2. 说明视图与基本表的区别和联系。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当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2 分)。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像基本表一样被查询、删除,也可以在一个视图之上再定义新的视图,但是对视图的更新操作有限制(1 分)。
评分标准: 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3. 数据库系统的故障有哪些类型? 故障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1)事务故障(1 分)(2)系统故障(1 分)(3)介质故障(1 分)
评分标准: 关键字“事务”、“系统”、“介质”中有错别字一律该项不给分。
三.1. 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它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定义功能: DBMS 提供数据描述语言(DDL),用户可通过它来定义数据对象。 (2)数据操纵功能: DBMS 还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这是 DBMS 运行时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执行,发生故障后的恢复等。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它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及转换,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 数据库的重组功能和性能的监视与分析功能等。
评分标准: 四个关键词每个 1 分,细节叙述 1 分。
2. 数据库设计分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设计分以下六个阶段:(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评分标准: 六个关键词每错一个扣 1 分。
3. 简述三级封锁协议的内容以及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能解决哪些数据不一致性问题? (1) 一级封锁协议是: 事务 T 在修改数据 R 之前必须先对其加 X 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一级封锁协议能够解决“丢失修改”问题。
(2) 二级封锁协议是: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在读取数据 R 之前必须先对其加 S 锁 ,读完后即可释放 S 锁。二级封锁不仅可以解决“丢失修改”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读“脏“数据问题。
(3) 三级封锁协议是: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在读取数据 R 之前必须先对其加 S 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三级封锁协议不仅解决了“丢失修改”、读“脏”数据问题,而且进一步解决了“不可重复读”问题。
评分标准:各级封锁协议内容各 1 分,应着重三个方面,何时加锁,加什么锁,锁何时释放,缺少任一点都要扣 分;各级封锁协议能解决哪些数据不一致问题各 1 分。
四.1. 简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 R 与 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 A, B 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即等值连接为: R∞S={trts| tr∈R∧ts∈S∧tr[A]=ts[B]} A=B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 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2. 说明视图与基本表的区别和联系?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当基本表中的数据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像基本表一样被查询、删除,也可以在一个视图之上再定义新的视图,但是对视图的更新操作有限制。
3. 简述事务的特性。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即 ACID 特性:
(1)原子性: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2)一致性: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4)持续性: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五.1. 数据模型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错一个扣 1 分,全错不得分)
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错一个扣 分,全错不得分)
3. 什么是事务?事务具有哪些特性?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2 分)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等特性。(每个特性 分)
4. 简述数据库并发操作通常会带来哪些问题。
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错一个扣 1 分,全错不得分)
5. 简述系统故障时的数据库恢复策略。
(1)正像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 REDO 队 列。同时找出故障发生时尚未完成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 UNDO 队列。 (2)对 UNDO 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撤销处理。 (3)对 REDO 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重做处理。(错一个扣 分,全错不得分)
六.1. 说明视图与基本表的区别和联系。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它是一个虚表,(2 分)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当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2 分)。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像基本表一样被查询、删除,也可以在一个视图之上再定义新的视图,但是对视图的更新操作有限制(1 分)。
2. 简述事务的特性。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即 ACID 特性:(1 分)
(1)原子性: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1 分)
(2)一致性: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1 分) (3)隔离性: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1 分) (4)持续性: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1 分)
3. 试述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 F 是基本关系 R 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 S 的主码 Ks 相对应(基本关系 R 和 S 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2分),则对于 R 中每个元组在 F 上的值必须为:取空值(F 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分)或者等于 S 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分)。
4. 简述系统故障时的数据库恢复策略。
正像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 REDO 队列,同时找出故障发生时尚未完成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 UNDO 队列(2 分);对 UNDO 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撤销处理(分);对 REDO 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重做处理。( 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