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3:46:18

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要求: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文评价也很重视真情实感,中考把是否表达真情实感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评分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评价的重要标尺。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什么是真情实感?顾名思义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是不得不抒发的感情。而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而现在很多学生即使面对丰富的生活也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他们写的文章虚的东西太多了,实的东西太少了;概括的语言太多了,具体的语言太少了。拿我所教的初一、三班学生为例,很多学生写的事件、格式、语言基本雷同,写难忘的事除了父母照顾生病的自己就是父母雨中送伞,情感的贫乏造成语言的苍白,没有真实的叙述,没有逼真的描写,更没有精辟的议论,剩下的只有事件本身的框架,读来令人索然无味。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情感共鸣,学

生就会走进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的怪圈。因此,教师应该常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情投入生活、细心感受生活的习惯。这样,学生的笔下才会自然浸润关心社会、关注人生的充实内容。

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注重教材范文的情感领悟。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最容易获得情感体验的载体。亲情、友情、师生情也是学生能够直接感受、间接感悟的情感,虽然这些感受对他们来说未必深刻。课文中有许多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文章,它们都是最好的范例,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背影》,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背影”写出了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相爱相怜的情感;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老王》,通过介绍老王的身世和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通过经典选文的阅读,指导学生真切地体会以上三类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写作自然有了基础。

第二,注重生活、情感和语言的积累。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

时曾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而这里所说的源头即积累,积累可以分为三类:生活、情感和语言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一切文章都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生活的色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小”察起,全面细致,精于思考,持之以恒,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通过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每一次经历或多或少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痕迹,情感积累就是要学生积累丰富的人生感受,无论酸甜苦辣还是快乐悲伤、痛苦喜悦,这些都是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作文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并指导学生把这些记忆中的情感流淌在笔墨之间。接受语言的熏陶、重视语言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品味和感受文学语言,吸收和积累优秀的语言素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中重视朗读与背诵,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两条捷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都是这样的道理,初一接到新的班级,我就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必不可少,同时我也要求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至少要读到20本课外书,并列了书目,还在班上成立了读书会,每人买一本课外书,换来其他40多本的阅读体验。经过一年的课外阅读积累,学生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恰当运用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黄河颂》中有这样的诗句:“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

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作者把对黄河、对祖国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的赞美直接抒发出来,情感豪迈磅礴、直接而动人。2、寓情于事,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使感情从具体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来。例如:《散步》作者利用很多对称的句子和充满情趣的细节描写把一家四口田野散步的事情写得充满温馨。在散步整个过程中,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妻子与丈夫的动作,清新活力的自然描写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亲情。3、寄情于景,即在景物的描述中融进作者的情感与独特的感悟,使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例如:《济南的冬天》中对山、水的描写细腻又包含深情。“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寄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状物抒情,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不只是反映事物的特点,还要把内心的爱憎感情交融于物体中。例如:《爱莲说》借用高洁的莲自比寄托自己向往美好,追求高尚,正直不阿的精神。寓情于理,即通过议论、说理来抒发感情。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当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铿锵有力的说理中充满了凛然正气,这样的抒情让文章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热爱生活的热心人,用浓浓的情感和真实去浇灌写作这片热土,就一定

能写出启迪世人,感动自己的优美佳作。

搜索更多关于: 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要求: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文评价也很重视真情实感,中考把是否表达真情实感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评分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评价的重要标尺。有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好文章。 什么是真情实感?顾名思义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是不得不抒发的感情。而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而现在很多学生即使面对丰富的生活也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