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数学(下)沈秀《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探索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
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
意识;
3、经历“打电话”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量呈几何
倍数增长的状况,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教学重难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最好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星期六学校足球队临时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王军、江涛、林强三名队员未到,如何通知他们?
哪种方式老师能够方便快速而又准确的通知这三位学生?(教师板书:打电话)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师:如果打电话每分钟通知1人,你是怎样通知的? <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说,教师可以演示>, 师: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第三种) 师:为什么?(用时最少) (教师板书:用时最少)
2如果要打电话通知王军 、江涛 、 林强、李伟、马兵、刘浩、
李华这7名同学 。每分钟能通知1人,怎样通知用时最少? 画图要求: △——表示老师
①——表示同学1.2.3?? 横线上的数——表示第几分钟
学生画图,教师反馈。学生到黑板上展示。通过比较,让学生去发现如何才能用时最少。
(当知道消息——师生每分钟都不空闲——用时最少) 二.探究并寻找规律
1.星期天,值班老师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
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如果打电话每分钟通知1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
关键是什么?(每个知道消息的人同时通知,不空闲更省时间) 师:刚才我们知道消息的每个人不空闲通知7人最少需要3分钟,照这样每个人不空闲通知到全体队员为止,需要几分钟?(4分钟)学生操作。 教师展示课件。
同学们真棒,我们都知道如何能做到用时最少?(师生每分钟不空闲),
2.老师这也有几种方案,但是用的时间多,同学们能找找为什么?(课件7.8.9.10)
3. 师:下面我们来完成统计表。
第n分钟 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1 1 1 2 2 2 3 4 3 4 7 8 4 8 5 6 7 16 32 64 15 31 63 127 16 32 64 128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2倍2倍的增加)(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是2倍2倍地增加)
5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把老师算在内,5分钟通知到的总人数:2×2×2×2×2=32人。通知到的队员总人数32-1=31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我们班有61人,通知我们全班最少需要几分钟? 4.练习:
教师:如果每通知1名学生需要1分钟,那么11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名学生?
2 ×2 ×2 ×2 ×2 ×2 × 2 ×2 ×2 ×2 ×2
=(2 ×2 ×2 )×(2 ×2 ×2) ×( 2 ×2 ×2) ×(2 ×2 ) =8 ×8 ×8 ×4 =2048(名) 2048-1=2047 (名)
答:11分钟最多能通知2047名学生。
5师:那生活中,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效率,如果要有这样的效
率,必须要有大量的前提工作,先画好电话通知示意图,并且确定好谁通知谁?一个一个的来,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会有这样的效率了。
师:我们今天通过打电话所学习的这种成倍增长的问题,爱因斯坦把这种数据的现象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种现象:如“一传十、十传百”。 三.拓展练习
2012年公司对工作能力较强的王经理进行奖励决定 方案一:一年30 0000元
方案二:第一个月奖励100元,第2个月奖励200元,以后每个月奖励的钱数是前一个月的2倍,连续奖励12个月。 如果你是王经理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板书设计:
打电话
知道消息——师 每分钟不空闲——(用时最少) 生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打 电 话》
常信中心小学
沈 秀 2012.4.2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