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析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浅析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进入“创新发展期”。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捷性日益完善。农家书屋工程正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主要由政府投入建设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主要分析农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书屋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书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针对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1 农家书屋工程的由来与发展进程
1.1 农家书屋工程的由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6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做好“农家书屋”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1]
1.2 农家书屋发展进程
全国各地的农家书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从2007年1000万元试点
建设投入开始,到新近下达的2010年和2011年专项资金共计25.14亿元,中央用于农家书屋工程的资金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加上地方的30多亿元,总投入超70亿元。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主任王岩镔说:“从启动到现在,国家已经累计投入50多个亿,全国一共64万个行政村现在已经建成38万家,2012年6月底,就能全部建完。江苏、辽宁、北京、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今年国家将重点推动4万个行政村以上的省,包括山东(8.1万个)、河北(4.98万个)、河南(4.86万个)、四川(4.82万个)、湖南(4.37万个)以及浙江省刚刚纳入体系的3万个行政村。这六个省的工作量占整个农家书屋工
程建设总量的48%,是实现农家书屋工程全面竣工的重点。”可见2011是农家书屋建设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中央下达了中西部地区2010年和2011年的建设计划,共计19.9万家,都要在今年完成。此外,东部地区今年还计划建设2万多家。
[2]
2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农家书屋是致富的“好帮手”
我国是一个地理结构复杂,资源分配不均的国家,因此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农家书屋可以做好知识引导作用。有的农村地区风景独特秀丽有开发的潜力,农家书屋就应与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增加旅游村的餐饮、礼仪等方面的书籍,邀请旅游等相关部门开展村旅游服务培训。例如在漫水河镇西镇社区,这里是“西镇暴动”旧址所在地,为了配合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当地把“农家书屋”建成流动书屋,经常巡回在农民开办的“农家乐”中,先后为书屋投入配备了电视、电脑、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设施设备,使“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和游客共育文明新风、致富奔小康的文化生活场所。有的农村地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家书屋应与农村产业相结合,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配置这些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市场前景方面的知识,帮助农民朋友们认识农业市场。例如四川省纳溪区的伍建中自从在农家书屋学习了蔬菜营销技巧后,该村3000多亩大棚蔬菜刚一上市,他就通过手机短信发出大棚蔬菜上市的信息,很快就有贵州、云南等的客户和他联系,客商多了,每公斤的价格也上浮了0.5元。今年,他已经卖出了3万公斤左右的蔬菜。还比如湖南双峰县杏子铺镇梓园村曹端庚等五户养猪户,自从在村上的农家科普书屋搜集到野鸡养殖技术资料后,萌发了运用科技知识人工繁殖野鸡的念头,仅此预计年收入30万以上。
[3]
2.2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农家书屋是精神的“营养品”
2.2.1 老年人的“夕阳红剧场”
农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
题(更多的是物质上),忽略了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生活。农家书屋的建设无疑是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突破点。首先农家书屋可以作为一个集会点,可以把平常不爱出家门的老年人聚在一块,有文化的老年人可以把自己在农家书屋学到的知识讲述给没有文化或者阅读有困难的老年人听,丰富他们的生活。其次农家书屋的各种音像制品配置上考虑当地的文化习俗和老年人的欣赏习惯,让他们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怀念自己过去的日子。再次农家书屋可以定期开展各种养生讲座,提高老年人的养生意识。这样农家书屋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农村家
庭抚养老年人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也使农村老年人感受到了晚年生活的丰富,品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 2.2.2儿童的“欢乐谷”
农村儿童是农家书屋的重要读者,因为儿童有自身特点,好奇心强,学习能力高,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高。因此农家书屋就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使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首先,农家书屋的儿童书籍如童话书,科普书等等可以让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也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在学校没有学到的课外知识,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再次,农家书屋举办的各种小读者读书有奖活动,演讲活动以及办各种故事会等等,使孩子们在这里欢歌笑语,在这里快乐成长。
2.2.3 中青年的“休闲俱乐部”
中青年读者往往在一天的劳累农活后,需要很好的休息。而当今农村中存在很多坏的风俗,如打牌赌博。农家书屋在农村中的扎根,可以让很多原本想看书而又没有书看的青壮年重拾以前的梦。农家书屋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壮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如通过读书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掌握了外出打工的基本常识、了解了文化常识等等。农家书屋举办的各种乡村歌手大赛以及有的有条件的农家书屋播放的当下流行电影以及各种新闻时事可以使中青年们摆脱一天的劳累,获得精神上的放松。
2.3 在法制建设方面,农家书屋是普法的新阵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法治建设方面。农家书屋的出现无疑为农村普法开辟了一块新的阵地。首先农家书屋设置的法律专栏或者如南京的“法律图书角模式”可以满足农民朋友们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渴求。其次,各地方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法制宣传办积极扶持农家书屋在法律书籍方面的配置,各地也纷纷出现这些机关把法律书籍送入农家书屋,同时定期派法治宣传人员在农家书屋开展各种法制讲座。最后更令人可喜的是,有些地区出现了专门的农家法律书屋。,如湖南双峰县锁石镇坪上村村民彭启章自筹资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了该省第一个农民法律书屋,购买各类普法书籍5000余册,免费供村民借阅。之后又投资10多万元建设“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在黄金时段播放普法光碟。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法律书屋收存的法律书籍已供当地群众借阅1万余人次。在他的影响下,锁石镇涌现出了20余家农家法律书屋。
3 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图书配送不合理
目前,不少书屋的藏书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统一配送和一些社会团体、个人捐赠,这对于差异性、多样性明显的中国广大乡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图书配送上,没有考虑千差万别的乡村需求。第二,图书、报刊等资料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事热点。第三,统一配送图书导致同质化现象和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第四,图书内容与乡村生产生活现实知识信息,与农民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存在很大差距。“不少地方为农家书屋选配的出版物品种基本相同,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尤其似乎农业生长方面的差异性考虑不够,还有一些书屋配备的出版物正对性不强,对农村阅读人群和阅读需求了解不够。”[4]
3.2 经费不足
经费问题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家主导建立农家书屋,因而政府是农家书屋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有的地区农家书屋而言几乎是唯一来源。农家书屋的发展就受限于政府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对于农家书屋运营后的后续保障是少之又少的。农家书屋经费不足,将导致书屋的发展举步维艰。农家书屋在运作方面倡导农民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而农村自村税费改革后,许多农村少了税源,本来在公共物品供应方面就比城市地区缺乏,加上农家书屋的存在,将会加重农村负担。
3.3 书屋管理员问题
农家书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书屋管理员选配困难等问题。第一,很难找到专业的,具备一定图书馆知识的书屋管理员。第二,在书屋管理员的薪酬上,不能建立合理的工资机制,因此很难吸引人员就岗。第三,书屋管理员存在平凡更替以及兼职性质,很难形成服务意识以及对本土文化和本地农民读者的了解。第四,农民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职位更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书屋管理员的工作责任感不强,业务素质不强。
3.4书屋利用率不高
农家书屋的积极建设和有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文化现状,农民读者的阅读兴趣不高,对书屋的认识程度不高,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休闲习惯,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不高。从2007年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地区农家书屋普及率达到12.7%,农家书屋平均使用率为6.7次/年。但是“从未使用”过的农民高达58.7% ,每月使用一次以上的农民占到了19.2%t.[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