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走进天文馆
单元名称: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的:
一、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三、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的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突破措施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注意将数学的学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时划分:
信息窗1----走进天文馆------------2课时
信息窗2----奇妙的天空------------2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单元测试------------------------------1课时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8页两个红点和自主练习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课件播放神六发射成功的录像)
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
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58页信息图)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
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 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
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⑸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 16时 21时 19时
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第59页三幅图)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⑶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
题目:上午9时 凌晨3时 晚上9时 14时 7时
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3、简单的时间计算。
⑴谈话: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
⑵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
⑶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