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形图测量
3. 软件基本设置“CASS6.1参数配置”和“AUTOCAD系统配置”(围墙是否封闭为“是”,展点注记为“分置”;绘图区域中使用快捷菜单为“不选”,颜色显示中为“默认”,“选择模式”中的各项选择)
4. 绘制多义线命令“pl”,那么画出的多义线的图层和线型将是“当前图层”和“当前线型”,画这个线主要是在后面进行属性的转换。因为很多的东西我们不一定在一个时间内把它处理好,所以要反复的做一件事情。
5. 对象实体分为几种类型:文本,块,线,不同的实体类型的属性项目列表(对象特性列表)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也不可能相互转换,即文本型的对象是不能变成线型对象,同样块也不能变成线。在这里特别就是要强调一点,如果你要对块进行修改是可以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把块打散,但尽量不要使用这个方法。采用块编辑比较实用,对图没有生命影响,这个就可以减少图的复杂性。
6. 制作块的命令“制作图块”或者是“WBLOCK”?,也可以用“局部存盘”来实现;图块之间可以按照坐标“插入图块”进行拼接(如果查入失败,就用xref进行插入),这些功能用于接图、编图、分工做图。分工做图时最好是以分幅线来划,因为这样可以提前发现分幅之后有可能发生的某些异常,同时这些线迟早也要被断开。在插图的时候注意里面的提示栏,及相应的选项,必须要深刻的理解里面的每一个选项。
7. “批量修改坐标数据”功能可以对数据中的X,Y,H值进行某一常数的统一修改。
8. “打散高程点”和“合成打散的高程注记“可以使高程点和高程注记分离和合成。如果高程与高程注记是合成的,那么当修改图层颜色时,会出现异常。
9. “展野外测点点号(代码,高程点)“功能可以按照数据文件中的坐标XY将点号、编码、高程展到绘图区域中。
10. “批量分幅“功能,首先要建立分幅网格(默认为按照国家分幅规范分幅,同时分幅网格可以进行用户自定义,可以对网格进行增大或者缩小),然后对网格的图
幅名称进行必要的编辑,然后批量输出,即可得到分幅图,并且分幅图中接图表和图名已经自动生成。
11. 复合线连接:相邻的复合线连接和分离的复合线连接;相邻的复合线连接可以让两条以上的复合线一次性联成一条线,前提是他们的头和尾的端点必须紧密在同一个坐标点上,可以先选好若干条将被联成一条线的对象,再输入J,即可联成一条线,不过这时他们的标高值将改变成0,这对于等高线的连接很不利;分离的复合线连接主要用在等高线的连接上,前提是两条线的标高值要相同,两条线必须是同一个图层,两条线的端点紧靠在一起,一次只能接两条,但接好后标高值不变。
12. 编码(这是每一种对象的唯一身份号码),图层(不同编码、不同的类型的对象都可以归为同一个图层),“图形属性转换”功能下面的各种转换就是在不同属性之间进行转换的,这在批量进行图形编辑时经常用到。比如将所有的首曲线归到SQX图层中,而首曲线的编码为201101,那么可以用“编码到图层”功能,选择“单个处理”,先后输入201101和SQX即可自动生成SQX这个图层将所有首曲线归到SQX层中。如果大批量自动转换,可以用文件来转,文件就是一个文本文件,每一行是一个转换(如201101,SQX),最后一行为END,就可以用批量处理来进行,其它功能依次类推。
13. 地形绘制
a) 等高线绘制的笼统过程:建立三角网-->编辑三角网-->绘制等线-->根据等高线对三角网进行编辑(反反复复,参考等高线编辑三角网,在等高线和三角网之间切换,直到满意为止)-->用拟合线型绘制等高线-->手工拉动拟合线-->删除伪节点(0.02的阀值)-->剪断过公路、房屋等地物的等高线-->标高注记(等高线注记)、示坡线注记-->将首曲线和记曲线分到不同的图层-->按照图层修改线宽。(原则一:花1天时间编三角网,1天半就能出来正确的等高线;花1小时编辑网,2天出来的等高线还是错误的;原则二:三角网和等高线之间的关系是严密的逻辑关系,错误的三角网绝对不能用来生等高线)
b) 陡坎绘制:如果陡坎的四周有等高线,那么当日在绘制陡坎的时候,就必须同时在高程点不足够密的坎下,坎上人工加高程点,而不是留在最后编辑三角网的时候来加。
c) 陡坎测量:坎头、坎尾必须坎上坎下进行高程点测量或者量取坎高并注明清楚;如果陡坎只有几米长,坎中可不必进行坎上坎下测量,如果坎比较长,而且有转弯,那么坎中的坎上坎下必须有足够的高程点或者坎高信息;即使坎子很直,但坎头和坎尾的高程变化很较大,坎中也必须进行坎上坎下的测量。
d) 加高程点命令“G”,不追加到数据文件,只要在图面上有高程即可;高程值输入的根据有:根据坎高、前后坎高内插、前后高程内插。
e) 生成三角网:有“数据文件生成”和“图面高程点生成”两种,一般情况下等高线都是分片来生成,所以首先都在图面上编辑好足够的高程点,然后用“图面高程点生成”来生成。
f) 初步三角网编辑:这是绘制等高线的核心技术,原则为“三角网不能跨越地性线连接”即地性线两边的高程点不能连接进行内插(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山脚线、陡坎、沟心线等)。充分利用的功能有:三角网复制(任意复制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三个端点移动到对应的高程点上)、捕捉(CAD提供的捕捉功能,是按照电脑屏幕的像素范围来进行,达到精确定位。当拉动三角网的顶点到高程点时,只允许打开圆心捕捉)、重组(通过1次重组甚至2次重组,可以达到三角网正确连接的效果)、加地性线、删除三角网(直接输入e命令对三角网进行删除)、加高程点“g”,“删除三角网顶点”。达到的效果:坎上连坎上,坎下连坎下,坎中的上下不连三角网,但坎头和坎尾两个端点坎上和坎下要相连,形成一个坎上坎下三角网。
g) 完善三角网:用不光滑的折线生成等高线(由于是临时绘制等高线,等高距输入1米为宜),对照等高先进行三角网的编辑(检查高程错误的高程点、检查遗漏的三角网、连错的三角网等);删除等高线,保存修改后的三角网结果,重新绘制等高线,如此反复,只到三角网没有问题为止。
h) 绘制等高线:决定三角网的正确性后,用3次B样条线绘制等高线(注意不要用折线绘制,否则拉等高线的时间会成倍增加),然后对有疙瘩、有“鸭嘴”等的高线进行编辑(注意:由于此时为了便于拉等高线,等高线是S拟合的,所以绝对不能打断等高线。如果要打断就必须先将其变成“不拟合”才能打断,否则文件容量会大大增加。利用到的功能:“等高线局部替换”、拉节点、复合线内加点、复合线删点。
i) 等高线美观修饰编辑好后,由于等高线是S拟合,所以文件容量势必很大。利用“删除复合线多余点(阀值为0.02)”,将会使等高线既美观文件容量又小,同时设计用户还可以随便编辑图形。然后将计曲线和首曲线的图层分开,宽度分别为0.15mm和0。
j) “等高线过滤“功能,用来对0.5米等高距的等高线变成1米或者2米等高距的等高线,常用在1:500转1:1000或者1:2000中使用。
k) “等高线内插“功能,用来在两根有高程信息的等高线之间内插若干根等高线并自动赋上高程值。
l) 等高线一般为闭合圆滑曲线,当遇坎时坎上的等高线要接坎,坎下的等高线要接到坎的示坡线边,而不是接到坎顶。
m) 坎下的田埂,要接到坎的示坡线边,而不是接到坎顶,坎上的田埂要接到坎顶,坎与坎相交或其他线状地物与坎相交时时也要按具体情况参照田埂的处理方法来处理。
n) 沟,小路过坎时要将坎断开。 o) 注意加等高线注记和示坡线。
p) 遇小路、电线沟的等高线可不必断开,但遇围墙、房屋、坎等地物时一定要断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